一则“女儿威胁父母放弃二胎”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据报导称, 44岁的肖女士和丈夫努力一年之后,终于如愿怀上二胎,但13岁的女儿雯雯(化名)百般不愿意,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等相威胁。在女儿尝试用刀片割手腕后,怀孕13周的肖女士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
在对这一事件的评论中,有这样一种频繁被提及的观点:新生的孩子对女儿是一种威胁,父母给予女儿心理上的关爱和经济上的支持都会被二胎分掉大半,因此女儿的反应虽然过激,但仍可以理解,且这种反应最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阻止了损失的发生。更有很多非独生子女站出来现身说法,他们纷纷表示自己在弟弟妹妹出生后感到被忽视、被威胁,甚至因此造成了难以恢复的心理创伤。
心理咨询师说道,在美国,有接近80%的儿童有至少一个兄弟姐妹(据美国2009年人口普查的结果),即使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余年的中国,2005年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也显示,在0~30岁年龄段独生子女只占同龄人口比重的29.3%[2]。在如此众多的非独生子女家庭当中,二胎降生对头胎儿童真的存在普遍的“威胁”吗?心理学家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手足之争,真有那么严重吗?
以弗洛伊德和阿德勒为代表的早期精神分析流派心理学家认为,对于先出生的孩子来说,新生命的降生是一种压力,是儿童期一种重大的创伤经历,他们会体验到强烈的嫉妒。“手足之争”(sibling rivalry)一度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词汇,心理学家围绕这一主题撰写书籍,帮助应对儿童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深受家长欢迎,例如《和平相处的兄弟姐妹》(Siblings without Rivalry))(Faber & Mazlisch, 1998)就一度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名。
面对弟弟妹妹的到来,家里的老大到底会受到多大影响?“手足之争”真的不可避免吗?众多育儿文章都在谈论这些问题,但事实上,设计严密、长期大样本追踪的可靠研究证据却非常少。根据现有的研究,可能只能给这个复杂的问题提供一个初步的答案。
不过,确实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新家庭成员的加入对年长孩子的负面影响被高估了。发表在2012年《心理学公报》(Psychological Bulletin)上的一项元分析 在总结了43项相关研究后指出,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头胎儿童会在弟弟妹妹降生后持续表现出破坏行为,或者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总的来说,他们有损失,亦有成长,也可能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很难用简单的结论概括这个阶段会发生什么,但毫无疑问,事情没有有些书上描绘的那么糟糕,也比大部分家长的预期要好很多。
心理咨询师分析众多影响因素
在上述论文中,作者指出,头胎儿童在迎接新生命时的表现与很多环境因素有关。例如,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母亲的情绪状态。女性产后抑郁发生率约为15%~30%,这种不良情绪状态对新生儿和头胎儿童都有不利影响。此外,新生儿降生后,由于照料头胎儿童的精力和时间减少,母亲可能更少对头胎儿童表达温暖和关心,而更倾向于使用限制和惩罚来管教儿童,这也相应增加了头胎儿童出现问题行为几率。例如,儿童会变得富有攻击性,或者在和他人交往时表现的退缩,出现更多的负面情绪,等等。 很多研究认为,二胎的降生并不会直接导致头胎儿童的问题行为,而与母亲关系的恶化则会导致这种结果。母亲使用体罚次数越多,这种可能性越大。
一项对440名头胎儿童长达6年的追踪研究显示,生二胎导致母亲工作时间变短,照料新生儿时间增加。这种变化对头胎儿童来说有坏处也有好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家庭的经济收入减少了。对头胎儿童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在自己身上支出的教育培训和娱乐资源都会变少。研究发现,儿童的学业成绩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与母亲的关系也可能变差。但排除了经济因素的影响后,这种负面效应就消失了。也就是说,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头胎儿童更容易经历生二胎带来的负面影响。而生育二胎的好处则是生育后母亲花在照料孩子上的时间更长,无论二胎还是头胎儿童都会因此受益。
在这个时期,父亲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因为在新生儿降生之后,母亲投入更多时间精力照顾二胎是不可避免的,父亲则有机会在这一阶段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