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安全感”是“感”的问题,不是“安全”与否的问题。只要你活到现在,活得好好地,那就是安全的。需要工作的只是那个“感”。
人类的心理似乎有一种本能,就是放大那些匮乏、伤痛和危险,我猜这是出于本能对我们的保护。所以,人们对于那些自己缺乏的比对自己拥有的敏感,对伤痛比对安好记忆深,对危险比希望和安全更容易看到。
用现在的眼光回看童年,本质上我们还是安全的,不管父母多么糟糕,即便他们暴力冲突,他们虐打我们,他们离弃我们;我们活到现在的事实无可辩驳的证明那还是安全的,否则我们不会活下来.
第二步,区分过去和现在,区分成年和幼年。
最基本的事实是,过去幼年的我们是依赖的,而现在成年的我们可以独立了。对于一个新生儿、婴儿、幼儿来说,依赖是绝对的,直接来讲,如果没有人管我们爱我们,我们会死!那个对失去爱和接纳的恐慌是深刻而巨大的,小孩子的思维、感受和我们不一样的。小孩子没有经验,直接相信。
第三步,去“冒险”经验,用新的体验更换过去的旧体验。
我们可以害怕,可以恐慌,这不是问题,如果我们安全感差很多,这是自然地事情,关键在于我们怎样选择。我们可以因为害怕、恐慌而放弃,这也没问题的,这事实上代表我们还没准备好,在我们放弃够了以后,在我们准备好以后,我们就可以有新的选择。如果我们有力气,鼓鼓勇气,能带着害怕甚至恐慌去试,那就更美,更有效。但前提是,我们觉得有力气,如果没有那也没关系,慢慢就会有,一定会有,因为这是我们生命的成长本性,记住,就算你不相信、看不到自己的本性,你也无法改变你的本性。
去尝试点新鲜的,我们习惯的、熟悉的已经够多了(如果不够,你可以继续),现在来点新鲜的,尝试着动摇一下过去的信念,比如“如果我显示真实的自己,一定不会被爱”,“我们的关系不会长久”“我不敢开始我想要的”“我对未知感到害怕”“我不能拒绝人”“我不能让对方失望”……然后真实自然地做自己,看看会发生什么。做一些一直想但不敢的事,做不好也没关系,从做不好中学习,或许慢慢就能做好,或许发现这其实是不适合自己的,两者都是宝贵的。重要的是,永远不要否定自己,只有不适合自己,没有自己不够好。即便自己不能、自己犯错、自己不懂、自己和别人有不同,都绝不是自己不够好。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