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心潮心灵花园心理沙龙317期陈默心理讲堂
认识陈默老师是在一次参加上海图书馆的讲座上,当时的主题内容也是相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所发生的问题。记得当时陈老师给我所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犀利”、“专业”、“实效”、“热情”、“有感染力”。这次能在心灵花园再次倾听陈老师的讲课,真是让我欣喜不已。那让我简单的回顾一下陈老师所带给我们的心声。
一开场陈老师就直入主题。6-12岁儿童心理问题目前来求助咨询数量最大,这个也印证了当下社会,对于亲少年儿童在家庭成长环境中所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扰,这样的矛盾与困扰也是我们国家所独有的。因为我们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我是一个80后,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当我们被动的带上了“第一代独生子女”光环的同时,我们的父母也被动的成为了,“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渐渐随着时代的前进,我们的孩子成为了“第二代独生子女”。他们的老师就是我这第一代独生子女所担当的老师。听起来这里有点复杂。其实并不复杂。只是,这所谓的“独生子女”给我们这一代或者下一代,带来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迷茫状态。
我们第一代独生子女所担当的老师,往往自身有着许多对于孩子教育方面问题,尚未完全得心应手,就要面对来自在第一代独生子女家长和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长辈保护下的孩子,在教育问题上获得成功,这个问题就有些复杂了。往往很多矛盾所变现出来的问题并不是出自孩子,孩子可能是完全健康的,而是,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出现了问题,转移给了孩子,让我们未必能清楚看到事实真相与本质。我认为陈老师犀利的分析了当下社会环境引发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全世界其他国家所没有经历过的问题,我们也无法中他人身上得到见解和经验。
举个例子说明:
第一、刚上小学的儿童,对于做一件事情来说,他会有最直观,最简单的目的,比如学习认字,有“青蛙、企鹅、老虎”等。如果我们的小学老师能充分认知6-9岁儿童的学习特性,在一边认字,一边模仿青蛙、企鹅、老虎等。生动的方式方法上让孩子去认字,我相信大多数孩子是能很感兴趣也投入地上好每一堂课。因为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是“玩”,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就能稳定住孩子的情绪,稳定了情绪就能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
第二、“独生子女”的孩子,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关注尤为重视,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书本上的知识变成饭,一口一口的往孩子脑子里塞。比如当孩子放学回家做作业的时候,往往我们的家长像在监视犯人一样监视着孩子的行为,如果有一点开小差,有一点出错就大加指责,把焦虑的行为完全展示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感觉更紧张更焦虑。其实,好的方法就是安安静静陪同孩子一起静下来看书,做作业,让孩子知道学习的时候是安静的。如果孩子有不懂的问题向家长请教,则需要耐心的引导其掌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就是从父母自身的行为开始培养。
当然,很多家长在对自己孩子的了解,也是相当不全面的。比如“多动症儿童”经常会出现在家长的脑海里,自己孩子不听话了,就认为他是得了“多动症”那到底我们孩子是不是真的属于“多动症”呢?对于这个疑问,陈老师,给了我们客观的分析和专业的回答。首先,我们不要轻易的给自己孩子下结论,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比如第一,孩子能否独自完成一件对他自己来说很感兴趣的事情。如果可以说明孩子完全没问题。第二,孩子的睡眠是否正常,“多动症”儿童的睡眠质量很差,精神和注意力不能集中。第三,“多动症”儿童的发病年龄在7岁之前。这些都是陈老师这么多年细心的观察和总结的经验。
当真正面对“多动症”儿童的时候,所要做的几个关键的点:“医学干预、培养、学习管理、 行为管理、情绪管理”等,在每个方面内陈老师都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在面对“自闭症”儿童时,作为家长或者咨询师,需要更大的耐心和理解,切记不要一为地跟孩子讲道理,或许这个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拥抱是安抚。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十分严重或者说是棘手的问题,在当今社会,生存压力如此巨大,很多家长不得不放弃与孩子相处的机会,把经历和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之上,往往当孩子在犯错的时候没能及时地得到来自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错过了纠正错误的最佳时机。随之孩子错误的习惯养成了之后,父母用极端的方法想纠正孩子的缺点,这是已经晚了,孩子也不太愿意听从父母的教诲,这样的就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恶性循环,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距离越来越大。陈老师提到一个观点,其实,还是身心都内心是很敏感的,当孩子出生之时就充分感受来自身边的各种交流,有爸爸妈妈的声音、有爸爸妈妈的动作、有爸爸妈妈的抚摸,长期的抚摸孩子,对小孩子身心和智力的发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的方式,也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好交流。当孩子,认同你是他最可靠最信赖的人之一后,他才会对你所说的建议和意见,做出认同和采纳。
有很多家长会问陈老师,如何让我的孩子有“独立性”?如果说独立就是简单的让孩子自己系鞋带或者钮扣子,这个不是独立性。真正的独立性是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权”。让孩子自我判断正确的行为。而不是做父母专属的附属品。给孩子树立每个独立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
最后,陈老师给我们做家长衷心终结了三句话:
0-3 岁每时每刻关注他/(她)
3-6 认认真真陪他/(她)玩
6-12 真心诚意喜欢他/(她)
感谢陈老师,给了我们非常实用的心理学知识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我简单的回忆感悟无法完全表达出陈老师对我们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关爱之情,在陈老师热情而付有感染力的课程中,我能感受到陈老师的忧国忧民之心。祝愿:我们独生子女们和我们的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健康成长,让我们的家庭更幸福,生活更快乐!
撰文/心潮心灵花园心理沙龙督导学员 Yao 201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