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认为,家庭分为以下类型:
一,民主型家庭。
在这类家庭里,家长通常对孩子怀有较高但又合理的“期望”,同时也通常给予孩子慷慨的“帮助”,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身作则,由此家长本人还可能成为孩子仿效或学习的“样板”。然而家庭实施的种种“规则”或“规矩”倒并非完全由家长单方面,而由家长和孩子两方面一起商量制定,故孩子不但知晓“应该”做什么,而且更明白“为何”须这么做。一般来说,在这种充满了民主气氛的家庭中,孩子更可能学习奋发、努力、主动,心理素质也较好,而且也较能应付种种挑战和压力。专家们一致认为,正是孩子在这种民主型家庭中充分享受到的平等,使得他们获得更多的健康成长的机会。
二,压制型家庭。
在这类与民主型家庭气氛恰恰相反的家庭里,家长对孩子可能还有一定的“期望”,但给予孩子的“帮助”相对却不多,更糟糕的是常常以说教、命令乃至体罚来强迫孩子听大人的话。于是孩子往往就可能产生受“压制”的感觉,接着便可能对家长的教导或阳奉阴违,或干脆不予理睬。最后,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越来越差,人格成长往往出现问题,情绪可能经常波动起伏,自信丧失,而且面对困难、挫折容易出现无助感,最终或悲观失望,或自暴自弃。
三,权威型家庭。
权威型家庭的最大特点是:尽管家长也向孩子提供或多或少的“帮助”(不过相对来说可能还不够经常,也不够全面),但对孩子的“期望”明显过高,甚至远远超出了孩子本身的能力。此外,虽说在这样的家庭里家长说一不二,但孩子心中并不一定认可其“权威”性。生活在这类家庭里的孩子大多表面上很听话,学习成绩也可能还过得去,但其智力和情商的发展往往可能受到阻碍,而且由于孩子的学习和作为往往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双方的关系大多并不融洽。据分析,这类家庭大多出现在来自东方国家的移民中。
四,纵容型家庭。
这类家庭对孩子的“期望”过低,甚至低到孩子完全没有了生活目标和对自家的严格要求,但提供给孩子的“帮助”却可能过多,也过于频繁。出身于此类家庭的孩子大多缺乏拼搏精神,作风懒散,学习松懈,还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长大后还往往依赖性太强,更不用说拥有战胜困难或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了。一句话,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的孩子其实最最难以成材。
五,冷漠型家庭。
在这类家庭里,家长既对孩子没有什么“期望”,也不愿提供任何具有实际意义的“帮助”。出身于这类家庭的孩子尽管有少部分也能自强不息最后成材,但大多却学习消极,品行不端,甚至较有可能沦为“问题少年”难以自拔。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家庭在离异家庭中占据了较高比例,而且目前在美国数量上仍在不断增加。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