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来说,玩具往往扮演着慰藉者的角色——当妈妈不在身边时,填补妈妈的位置。
我们无从知道一个成年人最可信赖的是什么,自己?亲人?爱人?宠物?都有可能。其实,我们也并不清楚孩子最信赖的是谁。但不能否认的是,所有的小朋友在自己所拥有的玩具中都有一个最喜欢的。在他们看来,玩具能听懂他们说的话。“这是孩子们想象中能够进行对话的对象。”上海著名心理咨询师顾歌指出。但是和想象出来的虚拟人物不同的是,这些玩具是实际存在的物品。孩子们把玩具想象成许多不同的人物,并在玩具身上赋予情感。
对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来说,玩具往往扮演着慰藉者的角色——当妈妈不在身边时,填补妈妈的位置。当然,玩具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起着玩具本身的作用——在帮助孩子逐步摆脱对妈妈依赖的过程中,起到过渡作用。对大一些的孩子而言,玩具是他们的伙伴,帮助他们“重现在学校和小朋友一起活动的情景”。玩具成了比孩子更小的孩子,甚至是婴儿:“孩子们摆脱被动的角色(遵从,听从大人的话和认真学习),变得像大人一样拥有主动性了。”在模仿大人举止的同时,孩子能更好地理解大人的想法。事实上,“当孩子和玩具说话时,其实就是和自己进行交流”,咨询师顾歌说。
玩具是孩子理想的密友?“是的”,上海心理咨询师顾歌回答:“因为玩具没有思维,它们的回应必定是孩子自己所赋予的。这样就使孩子对他们自己所说、所听到的事物有完全的掌控。这满足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分享和分担的需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与物培养起亲密的关系。”
但是,当这种与玩具之间的信任关系完全取代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时,问题就出现了。在上海著名心理咨询师顾歌看来:“必须思考的是,为什么孩子不和父母亲谈心呢?当父母对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时,孩子总会挑衅地说:‘不想和你们说,不想让你们知道我的心里话。’”有时,这是孩子与父母刻意保持距离的方法。
顾歌说:“这种情况会在父母对孩子要求太严或对孩子的任何事都要干预的情境下出现。”这时,大人把孩子当成大人自己的玩具——一个什么都听,什么都能理解的对象。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