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在他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尤其是在前三个阶段,家庭中儿童互动的人格发展显示出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把3—5岁的幼儿划分为主动性对内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如果父母能够热情鼓励和积极肯定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则有利于主动感的发展,会使儿童以一种健康的独创性意识离开这个阶段。然而,如果父母嘲笑和限制儿童,认为他们活动笨拙,儿童也会对自己的活动产生内疚感,会以缺乏自信离开这一阶段。而且,这一阶段也是儿童形成与父母认同的重要时期。因为“在儿童看来,父母总是强有力的,优美动人的。虽然往往也不讲道理,脾气不好,甚至是危险的。”
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和谐而稳定的亲子关系。他明确指出:“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婴儿与年幼儿童应该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 建立一种温暖、亲密而持久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婴儿和年幼儿童既获得满足,也能感到愉悦。”日本学者诧摩武俊说:“不管你立足什么理论,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其中特别是社会化) 过程中,父母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在亲子交往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表现是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性。除了哈洛的研究之外,已有的大多数研究都表明:不安全依恋与攻击性相关。西方学者斯特瓦特对有犯罪行为的人的研究表明,子女的攻击和犯罪行为与不良的亲子关系有关。郝林通过研出:不良的亲子关系会使孩子形成消极回避的行为,严重者子女会患孤独症[]。我国学者郑付等对初中生的调查研究也发现,不良的亲子关系会使子女形成扭曲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子女往往通过许多方式回避家庭,如撒谎、敌对等。
总之, 能否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其后天人格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依赖于亲子活动的有序开展。亲子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几年幼儿和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不良的亲子关系,甚至可以说有的问题就是由童年期不健康的亲子关系发展导致的。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社会文化的急速变迁,子女与父辈之间存在的代际差异日益明显, 亲子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合格人才的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健康人格,培养优秀的情商,能够提高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