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在网上看得一则笑话,虽没有让我笑起来,但让我做了一些思考。我们先一起看看这则笑话:
长得丑没人要啊
和爹妈聊天,老妈一脸郁闷的说:“你长得这么丑,没有人要啊。”
我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中。
老爸在旁边说:“别这样说。”我一脸高兴地看着老爸,还是你疼我。
老爸接了一句:“总还是有眼瞎的。”
我一定是他们捡来的!
从这则笑话中不知您看到了什么?
“我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中”、“ 我一定是他们捡来的!”这个孩子的自信心严重受到打击,爸爸的话是雪上加霜,让她对自己的出身都产生了怀疑!这就是父母的态度对孩子自信心与安全感的威力。
无数的研究证明,孩子自信的形成与家长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根据心理学家爱里克森的观点,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是构成其自信的要素。爱里克森认为儿童中期(6~12岁)是孩子形成自信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孩子经历的最大危机是自信与自卑的较量,孩子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获得完成建设性工作的能力。孩子为掌握本领付出的努力,能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如果孩子成功地逾越这一阶段的危机,就能获得一个可贵的优点:“能力”,一种对自己能够掌握技术并完成任务的自我认识。孩子拿自己的能力和同龄伙伴比较,如果发现自己比别人优越或不比别人差,就会感到满意,对自己有积极评价,并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和掌握新技能;如果发现自己不如别的孩子,则会产生自卑心理,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并撤退到一个熟悉的、没有过多挑战的环境中。这样就容易形成一个不利于能力培养的恶性循环。
父母怎样才能帮到自己的孩子呢?父母的肯定是孩子成长的动力,自信的源泉。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放手,其次是不要吝啬自己对孩子的赞美!
家长的放手就是让孩子自己做起来,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时表明了家长对孩子的信心,相信孩子能够做成事情,这时孩子感觉到了家长对自己的信心,孩子通过自己完成事情的过程把家长对他的信心内化为孩子自己对自己的信心!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时,家长应明白考分至多只代表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而其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对孩子来说一个也不少,全面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家长的怀疑、过度保护或偏激,会挡住孩子需要面临的挑战,也会遮住孩子发现自己能力的目光,使孩子的信心缺少了能力的支撑。
在让孩子自己做时还要给孩子影响家长和他人的权利。让孩子参与讨论,听取孩子的建议,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对家庭决策的影响力。让孩子承担一定家庭责任,让他们也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家长和他人生活的影响力。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锻炼孩子的组织协调能力,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对同伴的影响力。当孩子有了影响家长和他人的权利,他们会感觉到被赋予创建和改善生活的自由和权利,他们自然能够发现自己的力量和优势,给自信添加砝码。
当我们问家长“您爱您的孩子吗?”时,每个家长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当我们问“您怎样看自己的孩子?”时,一般家长会罗列许多孩子的不足。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都不太好向孩子表达他们对孩子的爱,同时孩子感受到的是家长常常对自己的否定,这时孩子的感觉会是什么?请家长您不吝啬自己对孩子的赞美!
家长在赞美自己孩子时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他是父母最重要的人”。“我身边的人有多爱我?他们接受我吗?认为我重要吗?”这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孩子更在乎。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家长、老师、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评价,直接影响孩子对自己价值的判断。家长的行为语言尤为重要,用欣赏的目光关注孩子,用耐心的耳朵倾听孩子,用温暖的手抚摸孩子,用心忠诚地告诉孩子“你最重要!”你对孩子有信心,孩子才会有自信。有父母的宽厚的爱铺垫着,孩子的自信就不会落到最低点,更不会被摔得粉碎。
孩子对自己的信心来源于对自己优点的认识,而孩子对自己优点的认识来自周围人的评价,而家长的评语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最重。家长对孩子的赞许和鼓励是孩子动力的源泉和自信的基石。你夸孩子漂亮,他也就觉得自己美;你说孩子聪明,他就认为什么也不能难倒自己;你说孩子性格好,他就知道自己讨人喜欢……您的赞美是太阳,孩子就是向日葵,您希望您的孩子有什么优点,请您在他身上发现这优点的影子,客观准确、实事求是地告诉他、赞美他,孩子就会象向日葵花一样,围着太阳转成长为硕果累累的向日葵!请家长象太阳一样不吝啬自己的“阳光”多给孩子赏识与鼓励!
最后我们对这则笑话做一下修改,请您也记住修改过的笑话,更记住:您的肯定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长得丑没人要啊
对自己镜子我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中:“我长得这么丑,没有人要啊。”
老妈一脸沉思地说:“你眼睛好像是有点小,不过很有神,仔细看还很迷人。”
我对着镜子仔细端详,心中燃起一些希望。
老爸在旁边说:“别这样说。”
我一脸迷茫地看着老爸:“难道我真的没人要?”
老爸接了一句:“我女儿很可爱!”
镜子里的我是一个美丽的新娘!
(心理专家 温漫荣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