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家长应对的措施往往就是单一的一种:虎狼教育法。而且我们会讲:“我这可是都是为你好啊!
爱之深,责之切,是我们为自己的行为找的最好的借口。
那么,我们为何会如此愤怒呢?我们是那么的关爱自己的孩子,他是我们的唯一,所以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就特别紧张,情绪也容易失控。以至于有句话叫“亲者不授”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现行的教育也已经让家长倍感压力,这种的压力,和孩子表现不佳的焦虑感,及无计可施的无力感,会让我们本能地搜索出潜意识里自己儿时被解决的手段,那就是“打”。为啥?小时候是优秀生啊!不知道差生会有这等情况。又不会体察孩子的情绪。孩子不做作业就打的手段是他儿时领悟的唯一教养手法,一时间很难180度改变,也不知道还有其他哪些方法,愤怒的情绪就上来帮忙了。弄得每天家暴,还不能完成作业。 更严重的后果是有可能会就此留下了童年创伤,影响孩子日后感受幸福的能力。
孩子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读书郎,如何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处理孩子们的各种问题,也是学习型家长思索的方向。而不是人在心不在,心在更伤害。
诚然,不求助无创伤。但是,对人格形成期的孩子而言,不能狭隘地定义这个创伤。孩子需要正能量。 如何不让陪伴成为伤害,家长就要多多思索如何提高自身的技能,不让这类童年创伤代代相传。
那么家长应该从哪里开始练习更好的教辅技能呢?首先
目标明确
教育局制定的小学阶段官方目标之一是:“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一个无指向,非量化的目标,孩子可以喜欢任何学科,并在该学科上有着良好的主动性;但是并不代表其他学科也有同样的学习习惯。 也没有强硬的分数排名要求。 这是个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非常好的教学目标。 所以,在日常实施中,无论学校,老师有哪些偏离原则的具体实施手段,作为家长,你要很明确,你对孩子的目标是不是这样的?并明辨出哪些措施能才能保证你实现你的目标呢?和老师的要求一模一样就可以了吗?做好孩子的最后一道保护屏。
情景再现一:放榜时分
分数是客观衡量学习成效和有无良好学习习惯和一个很简单易行的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动力一定会最终反馈出好的成绩的,反之则不一定,一时成绩好可能因为孩子聪颖过人无需多看就能取得好成绩,但若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及学习目的,很难想象能走多远。反而孩子会在小聪明中浪费了原先的天赋。所以,一切唯分数论是个本末倒置的做法。我们家长要懂得如何用好分数这个工具,正确衡量孩子的学习成效。
措施一:荣辱不惊
所谓“荣”就是指今天孩子考了个好分数。想一想你会有的表现吧?
a.宝贝你太棒了,爸爸今天大大的奖励你,买你喜欢的东西。
b.宝贝你是不是班级第一,是不是年级第一,有几个同学比你考得高?千万不要骄傲啊!
c.宝贝你干得不错,看,你的努力耕耘终于换来了丰收的喜悦。我真为你高兴。
第一种表现的家长强调好分数才有物质奖励,且不论这个做法的优劣之处,他传达出的讯息是:我很看重分数。 分数好就是一切,学习习惯不是考量指标。
第二种表现的家长更看重分数,不仅没有表扬,还变本加厉地说教孩子,真是个难以取悦的家长。长此以往,对性格形成期的孩子来讲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完美主义的性格特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