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于激烈的生存竞争,许多年轻爸爸妈妈忙于工作,而将孩子全权交给老人。孩子在老人的溺爱下,变得自私、任性、承受不了一点点挫折……为此,有关专家认为,“隔代教育”代替不了“亲子教育”。“隔代教育该不该继续?”许多幼儿父母为此感到困惑。采访中,父辈普遍担忧,隔代教育下的孩子个人能力差、爱受宠,自我中心意识强,这些均不利于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的培养。但若取消隔代教育,自己亲手带孩子,年轻的父母又觉为难,“工作太忙碌,哪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呢。”对此,教育界人士指出,隔代教育不等同于失败教育,它也有积极成功的方面。此外,隔代教育若能与亲子教育有效结合,就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8岁的李先生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楼盘设计、建筑、营销,他都要亲历亲为,是个“工作狂”。他的太太经营一家美容院,作息时间也不固定。女儿豆豆3年前出生后,就放在爷爷奶奶家,有时一两个月都看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
目前,有很多孩子像豆豆一样正在接受着“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以养育为主,根本代替不了“亲子教育”。由于老人思想僵化、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偏重于教孩子识字、算题,以孩子能背唐诗、宋词为自豪;有的认为教育孩子是上学以后的事,只要现在不饿着、不冻着就行;有的无限溺爱,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把孩子惯得浑身都是毛病……。
心理咨询师认为,开展亲子教育满足了婴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需要。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婴幼儿发育的主要动力为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婴幼儿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其对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心理专家则称之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如0岁开始是语言敏感期、1-2岁是肢体发展敏感期、4-5岁是对细微事物的敏感期。
另外,心理专家提醒说,家长还应该利用婴幼儿的社会规范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对孩子进行“社会人”的教育,使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规范和日常礼仪,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孩子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打下基础。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