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5%的大学生有精神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目前许多高校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精神失常、轻生等案例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不少同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甚至一些同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疾患。如何防治心理疾病,克服心理障碍,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重点工作。
大学生的精神障碍疾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其实,任何心理问题都有其诱发的原因,那么,诱发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因素有哪些呢?
在拜金思潮、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潮的影响下,不少大学生很难对什么最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甚至不同年龄阶段,同一个人对同一问题回答也不一样,从而使人产生不安和焦虑。久而久之,这就成为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诱因。
当前社会伦理价值正处于无序性向有序性重新构建的过程中,大学生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表现出反社会规范行为,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青年人还缺乏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不能有效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这样必然会使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 顾歌心理咨询团队/心理咨询师 何秋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