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吵架常用语句“你为什么不爱我?”后面紧跟着就是数落对方,比如“我那么爱你,你回家的时候,我都给你倒杯水,可是我回来晚的时候,你就不会问问我渴不渴。”这些小小的矛盾无一例外涉及到了一个大大的问题,就是爱还是不爱,两个人的关系到底如何。为什么人在这个时候会“无理取闹”呢?
这是由于人们的“归因偏差”造成的。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ritz Heider)认为,当一个事件发生时,人们很自然的会对自己及别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并推断引发此行为的原因,这个推断的过程就叫做归因。归因历程决定了我们对行为与所处环境的解释及预测,并影响我们后续的反应方式。海德从内在与外在两个类别,来说明归因历程。人们可能将别人的行为归因为外在的情境因素,如环境压力、空间配置等,也可能归因为内在的特质因素,如这个人的个性或意图等。举个例子来说,孩子被别人撞倒时,如果他把对方的行为归因为不小心,或这个人是“因为别人推他,他才接着撞倒我”,那么孩子就比较能体谅对方的行为。如果孩子认为这个人是故意的,或者这个人很粗鲁等,那么即使疼痛的程度一样,孩子愤怒的情绪会比较强烈,并且可能会以负向的态度回应对方,甚至反击回去。
归因理论还发现,人们的归因过程往往不如自己以为的那么理性,有一些常见的归因偏误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反射性思考中,例如对自己做错的事倾向于外在归因,当别人犯错时我们却容易做内在归因。像“我当然是不小心的,别人肯定是故意的”这样的归因普遍存在人际关系中,在抽象思考能力还不成熟的儿童与青少年身上尤其明显。
心理咨询师观点:人对自己的感知更全面,也就更容易觉察到自己做了什么。人在吵架的时候,为了确保自己赢,更愿意把自己做过的事情放的更大。在两个人面对“你不爱我”的怀疑中的时候,原本的目的是为了澄清误会、拉近距离。但人可能误以为“我让你愧疚”可以让对方“悔过”,达到表达“我爱你”的目的。如果对方明白自己玩的游戏,那可能是愿意配合的。而不明白的,就变成了“作”,会慢慢的破坏两个人的关系。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顾歌心理专家团队 心理咨询师 立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