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么关心我仅仅是为了使他自己感觉更好,他并不真的关心我。”
她们如此敏感,如此的不敢接受善意。她们把她们的价值观投射给别人,似乎世界上只有付出与回报的关系。童年时经历恨与妒,但那时她只能忍受,更糟糕的是,她因此认为自己很坏,导致自毁,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当时她没有任何可行的办法,找不到气阀宣泄,她怀着罪恶感经历一切,把责任归咎于自己,视之为一种处罚。最大的悲剧是幼小的孩子把遭人拒绝沉淀在心里,把愤怒转化为痛恨自己。她害怕被遗弃,没有安全感,若反抗恐怕会更加危及她的处境。
这样的人在幼年时期没有学习处理自己愤恨的情绪,长大后变成了忧郁人格。这些因素影响着她,以至于她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在何时何地发怒,或者等到她想发脾气时已事过境迁了;她也不清楚要怎么发脾气才能达到目的,是要坚持己见呢,还是非达到目的不可。无奈之余,她想着应该采取非常手段了,可是却根本不晓得从那里开始;她不停地幻想如果她果真大发脾气的结果,而这样的幻想使她害怕又歉疚,想象力大增——她对飞镖总是心怀戒惧,担心自己被双重的冲击力射中。
什么时候可以发怒,有的时候瞪对方一眼就够了,有时候采取某种姿态就会受到尊重,她夸大了表达不满之后可能引起的效果,其实她只是再一次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处理自己内心的不快。
经常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原因是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对被欺骗的敏感性。对于被欺骗,人类普遍会感到气愤,比如配偶不忠、朋友令我们失望,或者他人不信守诺言——所有这些都能激发我们的负性情感,因为我们感到自己受到了欺骗。我们天生就对被欺骗有一种敏感性(因为被欺骗是一种威胁)。然而,当我们抑郁时,会发现欺骗无所不在。因为一旦我们感到威胁,大脑就会迅速得出结论。当我们抑郁时,就越发敏感,怀疑他人都在假装友善,欺骗 自己。如果他们稍令我们失望,或由于某种原因忽视了我们,我们就会由此引申出许多含义。这是因为,抑郁使我们对社会威胁更加小心。
心理咨询师观点:抑郁的人常感到自己付出很多,得到的回报却很少。当我们心理健康时,我们能很好地意识到,人们之所以没有像我们需要的那样关心我,是因为“生活原本如此”或说“他们就是那个样子”。
人们不那么关心我,不等于说人们根本不关心我。然而,当我们抑郁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就会激惹我们,我们认为他人没有抽出足够的时间关心我们。意识到这是大脑草率得出的结论至关重要,尽管你可能感到别人假装关心你,或者,你感到自己不值得他们关心,要记住,这并不—定是事实。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顾歌心理专家团队 心理咨询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