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婚姻从根本上来看是一种缘分,而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茫茫人海中的两个人,之所以能相识相爱,产生爱情的火花,用轮回的观点看,肯定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今生才能相遇相爱。用现代的观点看,肯定都有相互欣赏、相互吸引、同频共振的信息。有的是“气味”相投,有的是优势互补等等。男女在一开始产生好感的时候,都是你情我愿,没有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那时的感觉是准确而纯真的,是以后相恋或结婚的良好基础。且看心理咨询师分析。
其次,从命理上来看,男女婚配并无年龄上的限制。中国的干支纪年,一般都把12年当作一个时间的小轮回,所以在12岁以内的都算是同龄人,在这个范畴内极易产生感情,中国的绝大多数夫妻都在这个年龄范畴以内,这是第一婚配区域。如果相差12岁以上24岁以下,虽然是两个小轮回,但也在容易产生情感的范畴以内,这种夫妻也不少见,这是第二婚配区域。如果相差24岁以上,那就属于两辈人了,产生感情的机率就比较低了,如果有,也是忘年交、老少恋,或是有些客观因素而导致的,这是第三婚配区域。
这三个大的婚配区域,各有自己的婚配特点。即便是相差12岁以内的第一区域,也不是所有的年龄都是合适的婚配,也有婚姻不幸的事实。经过相关统计,离婚率最高的恰恰就发生在12岁以内这个区域。而另外两个高年龄段婚配区域的离婚率反而很低。从现实来看,低年龄差距者年轻气盛,各不相让,互不服气,互不理解,是导致婚姻不幸的首要因素;再者,因为年轻心性不定,往往发生移情别恋、为所欲为、婚外恋情等情况,也是导致婚因不幸的一个因素;还有,因为他(她)们有年轻的资本,以为爱可以重来,所以不珍惜两人的缘分和既定的婚姻,最终也导致了离婚悲剧的发生;再就是双方经济基础不稳定,工作生活压力太大,导致心理变态或情绪失控,夫妻经常为生活琐事争吵不休,最终伤了感情,从而分道扬镳。
相比而言,年龄差距大的夫妻,由于大的一方成熟稳重,心理素质与经济基础都相对较好,而且不易为外情所动,懂得珍惜疼爱,关怀备至,包容忍让,小的一方极受宠爱,生活忧虑较少,容易享受婚姻的幸福,这种幸福感也会感染大的一方,从而感同身受,共享欢乐,所以他们往往生活的很幸福,婚姻不幸率很低。
从传统观念上来看,在中国古代并不十分在乎夫妻的年龄差距。那时主要看是否“门当户对”,所谓的“门当户对”一般是指物质基础而言。我们都知道,旧社会有很多夫妻年龄差距都是比较大的,一般是男大女小,男女在第二个婚配区域的为多数。这是因为受传统观念与命理的影响。现代社会之所以婚龄差距缩小了,从一定意义上看,是由于所谓“破除迷信”,提倡新婚姻观念,和讲究男女平等所致。男女平等本来无可非议,但要是运用到婚配上,就有些“不平等”了。这种看似“年龄平等”的婚姻,有其一定益处,也有其一定不足。
其实在传统婚配上,古人早就突破了这种“年龄平等”观念的束缚。命理上的天合地合与六合三合,就没有把年龄差距考虑在内,而是顺其自然,随缘而遇。
根据古人的概念,天合地合的婚配是上上等婚配,但他们的年龄差距却都很大。比如1974甲寅年的虎女,要配1959己亥年的猪男,构成天干甲己合、地支亥寅合,两者相差15岁,属于婚配中的第二个区域。现实中第二个区域的夫妻婚配也不在少数,比如与金庸白头偕老的女子叫林乐怡,她曾是酒店里的侍应,时年16岁,比金庸年轻27岁,“容貌清丽脱俗”。大家暗地里称她为“小龙女”。他们一见钟情。二人结婚后,金庸送小娇妻到澳洲留学。至今,金庸仍伴着林姑娘到处旅游和讲学。问他如何经营“忘年之交”的婚姻时,他笑着说,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举案齐眉。再如李敖和王小屯的婚配,王小屯比李敖小29岁,然而年龄并未成为他们相爱的障碍。李敖和王小屯经过8年爱情考验,这中间的风雨有可以预见的也有不能预料的,终于他们走上结婚的殿堂。她脱俗纯真,他才华横溢。他们笑看着人们的猜疑而真实地生活着。上述这两对夫妻虽有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