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激烈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呈现出双性化的趋势,心理专家认为,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在一份对高中生双性化个体的研究中发现,在心理健康的各症状因子上,双性化和男性化个体得分都显著低于女性化和未分化个体,而双性化和男性化个体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可见双性化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最佳。双性化个体与女性化个体在心理优势、心理能量、人际适应和心理弹性四个分量表上都有显著性差异。双性化的个体却有着良好的情境适应性,且兴趣广泛,他们会由内在动机驱使,喜欢并主动完成任务,所以活力指数更高。动力因子表现为行为的方向性和持久性,即能否有上进心制定明确的目标,并持之以恒。
而双性化则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培养:在社会方面,要注意媒体宣传的作用,像电视剧中大多出现的是男的经常上班回来,女的就在家里做好一桌子饭菜,又或者像广告中男的活泼女的文静。这些多不胜数的情形无疑不加深了两性性格特征的刻板印象。又如在生活工作中,男的也应该要学会做家务,女的也要学会如何对一件事情做决定。其次,可以增加两性之间的接触,让他们在接触当中学习模仿异性的特点。双性化可以使得人们在许多生活事件中独当一面,竞争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双性化还可以使得异性间更好地相处,有更深的相互理解。 而从个人层面来说,在孩子性别认同的形成时期,就应该淡化其的性别刻板印象。同性父母需要表现出双性化的倾向,有利于儿童的模仿、认同。也应该鼓励其和异性同伴交往,加深对另一性别的了解。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