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今天准备就考试恐惧症的问题谈一谈心理动力学派的观点时,我的中国同行告诉我,据他们所知,很多中国学生有考试恐惧症。根据我在法兰克福大学学生心理治疗咨询中心十二年的工作经历,我可以证明,在德国学生中,考试恐惧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学生到咨询中心,以便在或长或短的治疗中解决与考试恐惧相关的冲突。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完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考试及相关的理性的和非理性的恐惧影响着每一个人。
我想在此假定,从历史上看,考试建立在具有简单组织的人种的成人仪式之上。我们可以把成人仪式看成青春期内驱力发展的社会性终结;代际关系发生了改变,父母--子女关系变得更为对等。以前的孩子变成了成人。在今天,考试依然是个体生命史上的分水岭,并可导致社会关系的变化。
心理咨询师说道,在成人仪式消亡之后,考试继承了它的主要特征。简单的工作和低级的分工不需要更进一步的关于“及格” 或“不及格” 的标准。考试具有的社会意义高于其专业上的意义。这也是封建社会的一个事实,即一个人的出身比他的能力更能决定他的将来。我们可以认为,封建的考试制度是一种官僚主义的考试制度,就象我们从古代中国历史中看到的一样。这种制度在十六世纪被耶稣会士传到了欧洲学校,在十九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竞争社会一起发展起来。这样的考试系统以客观、匿名和书面试卷为特征。分数制度是以数量为目标。在官僚主义系统中,考试是组织化和社会化的工具。
随着工作过程的控制程度和理性程度的增高,出现了考试的第三个发展,即“理性化” ,也就是使考试更加有效和更为理性。考试成了学习本身的一部分;考试的教育功能,学习方式的把握,以及挑选合适的工人,均作为一种辅助功能突显出来。进修和对进修的评判,成了一件终身的事情。
如果考试代表着社会功能、地位和收入,那它们就必须接受我们在心理学上的质疑。考试必须是客观的、可信的和前瞻性的。但在今天进行的大多数考试中,这些标准只在很低程度上得以贯彻。更有效的课程和更先进的人员训练方法肯定能够使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变得更加有效。在很多的案例中,一种被称为隐性教育计划的方法优于考试制度和考试过程。
考试状态和考试恐惧症的心理动力学观点
1.考试领域
考试可以被描述成一种社会领域,它包括几个基本的因素:考试内容、准备、考生、同考者、老师或者考试委员会、考试本身(方式、过程和目标)、结果和意义(对个人、家庭和社会而言)。对考生来说,这些因素都很重要,因为:每个因素都是真正的威胁,可以导致所谓的正常的考试焦虑。这种情况可以发生在事实上就没有学好、所以并没有掌握相关课程的考生身上。此外,任何因素都可以是神经症性考试恐惧的原因,也就是说,神经症性冲突的复活是因为其童年经历。这种情形也许可以表现为,考生与教师的关系以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形式展示出来。
在考试冲突和考试恐惧的发展中,有三种不同的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考试作为一种自我实现的状态展示着个人的方面。超个人的方面有着三个不同的内容:考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考生之间的竞争或合作,以及社会评价。第三种观点是,潜意识的转移激活了潜意识的内在的恐惧。
针对个体的考试是用来检验他或她的智力水平以及精神的成熟度的。但是,考试是人工的、特殊的场景,与日常生活的场景不同,它是必须面对的浓缩的、动态的艰难场景。父母以老师的特征突然出现,使对环境的控制变得更为复杂。考试冲突和恐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父母--子女关系对考试状况发生了潜在的影响。就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