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严重考试焦虑的学生无法降低这种错误的认知定势(多数学生在开始书写答案的时候,就会减弱这种认知,注意力转移到答题上面去)。他的脑袋会在两个水平上继续运作:一个处理考试中的实际题目,一个则带有持续的警告、预测及自我评估:“你是愚蠢的”,“你做不完的”,“你不会理解的”,这样的想法使他的认知能力的负担加重,进而影响他的效力和考试结果。一些考生会从防御阶段(身体僵硬、紧握拳头等)到无助阶段(感觉晕厥、无力等)——这种反应意味着副交感神经反应。还有考生则可能出现惊恐发作——巨大的焦虑和无法控制的逃跑愿望——并且真的可能会突然离开考场,不再回来。
对此,心理咨询师认为,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的心理障碍,它是个体在不良的教育环境下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与个体的个性、抱负、经历、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有关;外因则来自于学校、家长和社会。
内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个性方面,尤其是气质,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一般来说,多血质的考生活泼好动、情绪乐观、爱表现自己、适应能力强、不易出现紧张、焦虑的现象;粘液质的考生老成持童、少言寡语、情绪变化慢、忍耐性强,属于“慢性子”者,也不易紧张、焦虑;胆汁质的考生虽然直率豪迈、勇敢无畏、争强好胜,但也容易出现缺乏耐心、急躁不安等现象,考场上较易紧张、焦虑;抑郁质的考生多愁善感、胆小怯弱、易自卑、多思虑,对竞争的适应性差,较容易出现考试焦虑的现象。考试焦虑者中胆汁质者,尤其抑郁质者居多。
经历方面,尤其是过去的考试体验会影响以后对考试的反应。一些考生在过去的考试中有过紧张、焦虑的现象,于是产生了对考试焦虑的恐惧感,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心有余悸,就担心自己会因紧张不安而考不出好成绩,出现了对“考试焦虑“的焦虑。至于意义重大、关键的考试更是如此。可以说中考、会考、高考中出现的考生考试焦虑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那些平时考试从不紧张焦虑的学生,在重要的考试中一般也不会紧张,或不会很紧张。
心理咨询师点评:严重考试焦虑的学生受困于不合理认知的恶性循环中,只有找到引发不合理认知的原因,才有望打破恶性循环。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