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时,每当这个时候,考生的心理问题就特别容易呈现,特别是尖子生。那么,为什么尖子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呢?
专家分析认为,首先,尖子生往往都是“家里受宠,学校被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大多一帆风顺,很少遭遇坎坷挫折,因而他们大多目空一切。这种心理会让他们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一旦考试失利,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并由原来的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变成自我怀疑、自我怨恨。当怨恨在心中结成块垒时,他们就很难悦纳自我,往往由极端的自傲心理转化成极端的自卑心理。
其次,尖子生们长期处在被褒扬、被欣赏的位置,因而,他们的内心总是充溢着成功的喜悦。然而,这种喜悦心理十分“脆弱”,因为,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尖子生们大都有较高的目标定位,当预期目标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而无法实现时,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他们担心被人瞧不起,害怕考试成绩下滑,以至于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和应试能力下降。
再次,尖子生较高的目标定位和角色定位,让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持其“唯我独尊”的局面,很难容忍其他竞争对手和他争夺“第一”,因而在尖子生群体中,嫉妒心理的表现较为突出。他们对竞争对手的长处和荣誉多有不满情绪。虽然适度的嫉妒可以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但有的人却会由此走向极端,因嫉妒而产生厌恶他人、憎恨他人、仇视他人的心理。而敌视心理的产生往往会使他们对竞争对手采取不道德的攻击性报复行为,如无中生有、恶意诋毁,甚至伤害他人。
针对尖子生的心理问题,有关专家建议,要对孩子“全面引导,对症下药”。
第一,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懂得考出好成绩并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要教他们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学会承担一定的责任。
第二,应帮助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满意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人际关系和谐,人的心情才会比较舒畅,才能保持满意、愉快的心境。尖子生经常处于团体的顶层,“高处不胜寒”,很容易让他们“脱离”集体,与同学关系淡薄,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帮助尖子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适当降低期望值。适当的期望是促进尖子生进步的动力,但若期望值过高,就会带来负面效应。比如,过多、过高的夸奖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尖子生的心理压力,有些家长不明白这一点,常常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甚至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这会让孩子背上心理包袱。一旦孩子出现稍微的意外闪失,比如偶尔的考试成绩下滑,家长就会因过高的期望而责备孩子,而不是对孩子进行安抚与鼓励,这很容易给本来就十分要强的尖子生增加超负荷的心理压力。因此,作为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应适度。
第四,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尖子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往往一帆风顺,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一旦遇到挫折,极易产生情绪波动,痛苦、忧郁、颓废直至产生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应注重培养他们坦荡的胸襟,不断提高他们对困难和挫折的认识水平,提高他们抗挫折的信心和能力。
除此之外,老师也应在消除尖子生心理问题上做出努力,要对尖子生和普通学生一视同仁,别让尖子生产生褊狭的优越感;要为所有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情趣,发展他们的特长,不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