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作为一种消极情绪,严重影响的某些学生在考试时学习成绩的真实发挥,尽管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由于考试焦虑情绪作用而考得很糟。一些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考试焦虑的危害,但不应只停留在对其经验性的了解水平上,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分析、理解,从而有效消除应试生的考试焦虑。下面,就考试焦虑形成和消除的问题谈一谈,以期为教育界同仁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考试焦虑的形成过程
考试焦虑是比较复杂的消极情绪现象。不少人对此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理解,曼德勒(G.m-andler)提出,考试焦虑是一种处于失助和紊乱状态下的一种情绪;沃尔普(J.Woipe)强调,考试焦虑是一个习惯性的、条件性的情绪反应。萨拉森(I.G.Salason)主张,应当把考试焦虑看作是同注意和认知评价相联系的紧张情绪状态。等等。总而言之,考试焦虑是在一定应试情境的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和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下图表示考试焦虑的形成过程:
考试焦虑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考试情境出现,是一种现实的应激源和焦虑的直接原因。考试情境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考试情境,对应试者刺激的强度不同。重要的、大型的考试(如高考、求职录用考试等等)有较强的刺激的作用。
当个体受到考试情境的刺激时,会形成对考试情境的知觉。例如,考试类型、考场气氛、这次考试对个人一生的意义和影响等等。应试者从中获得了一些必要的信息,如个体把考试觉知为对个人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威胁,那么便会导致最初的反应状态。
最初的反应状态包括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苦恼、无助、担忧,甚至是胆怯、自我否定等等。这种最初的反应状态,由于受个体的遗传素质、人格倾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使个体之间在表现形式上差异很大。举例来说,神经系统弱型的人,对较弱的刺激可能产生较强的反应,而神经系统较强的人对较强的刺激可能产生较弱的反应。
认知重估,是应试者针对个人最初的反应状态及其所处的应激条件,运用理智的力量重新进行权衡分析,试图寻求一种应对方式。如果应试者认知重估错误,寻求不到一种合理的应付方式,那么它的焦虑反应便会加剧,如坐立不安、头昏脑胀、思维停滞、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甚至会出现逃避行为。
强烈的焦虑反应和逃避行为,在应试者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这种感受和体验作为反馈信息输入到个体已有的经验结构中,便会在下次考试中发挥消极作用,如此恶性循环,就有可能形成一种人格特征,对应试过程产生更加消极的影响,出现更加强烈的焦虑反应。
以上便是考试焦虑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考试焦虑形成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应是情境的激发性。其中包括角色期待、社会赞许、传统、时尚、舆论等社会因素对应试情境的间接干预和影响;二是认知评价的调控性。认知评价在考试焦虑的形成居于主导性的调控地位,对情境的知觉和认知重估都属于认知评价的范畴,其中尤以后者为重要。因此,在减轻和治疗考试焦虑的程序中,中心的环节就是培养应试者良好的认知评价能力,对此教育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三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正确认识考试焦虑形成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及其原因,对考试焦虑的咨询指导有重要意义。人的遗传素质、成熟水平、认知评价能力上的差别,以及人格特征,知识经验和应是技能等方面的迥异,是造成考试焦虑个体差异性的内在原因。同一刺激对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同样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