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是某重点大学的高材生,毕业之后只身来到上海闯荡。李先生来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问题不是职场高压下的竞争关系而是面对父母对自己的过度关心,李先生有些受不了。
李先生说,自己在外打拼的时间里,父母每天都会来很多电话,与合作伙伴洽谈项目时,与领导开会时,都会接到爸爸妈妈给自己打来的电话。对此,李先生已经很多次和父母沟通,让他们在上班的时候不要打电话。可是父母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对自己很不放心。
从李先生的诉求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与父母的冲突是有关于控制与追求独立的冲突。
控制来源于父母对李先生的爱,而追求独立的李先生想要挣脱父母的管辖。
那么父母为什么总打电话给李先生呢,据李先生说,是父母觉得这个时间,李先生应该放下手头的工作放松一下自己了。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李先生想要追求自由的心了。他不想按照父母的安排来过生活。他有他自己的想法。
从李先生的案例,我们来看看父母的类型分别有哪些:
第一种:权威型
这是一种具有控制性但又比较灵活的教养方式,也可称之为民主型。这种类型的父母会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并且会谨慎地说明要求孩子遵守的原因,保证孩子能够遵从指导。权威型父母,会努力“看见”孩子的需求,更多地接纳孩子的观点并给以回应。他们还会征求孩子对家庭事务的意见。因此权威型父母能够认识到并尊重孩子的观点,以合理、民主,而非盛气凌人的方式去引导孩子。
第二种:专制型
这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教养方式。通常父母会提出很多种规则,希望孩子严格遵守。一般他们不会跟孩子解释这些规则的必要性,而是强制性迫使孩子去顺从。孩子顺从便好,不顺从就是直接惩罚。专制型的父母,往往无法敏感觉察到孩子的冲突性观点,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将他们所说的话当做法律,接受他们所给予的一切(常常他们会过度相信自己,并且认为我都是为孩子好),并尊重他们的权威。
第三种:纵容型
这种教养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溺爱型。是一种接纳且放纵的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有较少的要求,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冲动,但不能够密切监视孩子的行为,很少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坚决的控制。缺乏规则,无限制满足。尤其在物质满足上缺少限制。
第四种:未参与型
这是最不成功的教养方式。父母大量缺席就是典型的未参与。比如那些父母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奋斗,完全顾不上管孩子的;还有些父母长期务工在外把孩子丢给老人的。它是一种非常放任且具有较低要求的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要么会拒绝孩子的要求,要么会由于过度关注自己的事情而对孩子投入极少的时间和精力。
李先生的爸爸妈妈是专制型。希望自己的儿子根据自己的意思来操作。
李先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有情绪波动是很正常的事情。父母的威严不可侵犯,那么我们就顺着父母的意思来,但是要约法三章。父母要求儿子做的,儿子一定做到,但是前提条件是不可以在上班的时候经常打电话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在固定的时间,打电话给父母,告知自己目前的情况。
如果李先生在情绪波动的情况下,愿意为自己争取一点什么的话,可以做的也很多,比如在周末的时候多打电话给父母,看看父母会有怎样的反应。 如果父母也觉得这样有点 不尽如人意,那么以后在李先生上班的时候给李先生打电话的概率就会小很多。对于父母的要求多服从,不在父母面前做无谓的反抗。让父母的内心得到一种安全感。
另外相对李先生说说,追求自由本无错,但是任何的自由在规则之下才显珍贵。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顾歌工作室/心灵花园 小飒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