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强烈期许。从心理学上讲,许多父母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假想物”,希冀假借子女的努力奋斗,来实现自己的一些“梦想”,自己曾经的挫折、失败、荣辱、兴衰等等,最终则形成一个巨大如山的寄托。可寄托一重,压力一沉,无法掌舵,孩子就“不听话”了,于是家长更是变本加厉指责。爱的心态实践了“逼”的行为,这对孩子的成长将是致命的伤害。不但可能在孩子幼小心灵里形成阴影挥之不去,更易造成心理障碍。
心理压抑得不到排解,善良天性得不到释放,孩子经常以各种叛逆行为来实施“报复”。要知道,每种习惯的背后,都渗透出一种疲劳:或感慨,或无奈。当孩子的内心排斥感积蓄到一定力量,当内心洪水盛满,心里堤坝倒塌,必然像“堰塞湖”一样危机四伏。这时,孩子的“报复”行为,成了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悲哀。
逼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成长,是一种典型的家庭“软”暴力。多给孩子一份鼓励,多给他们一份赞美,用真诚和感化来铲除萦绕内心的羁绊,是值得每个家长思考的问题。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请不要让他们的“非暴力不合作”愈演愈烈,请不要“逼”孩子游离于本应和谐的家庭围墙外。一旦如此,我们看到的将是,无数在家门口徜徉徘徊、无奈冷漠的孤独身影。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