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先生一刻也没有把那些爱好放下,早就计划退休后尽情地与妻子一起重享生活乐趣,没想到妻子变化如此之大,原来的那些活力似乎被岁月消磨殆尽了。
齐先生退休了。他是一家大型建筑企业的总设计师,忙碌了一辈子,终于闲暇了,所以计划了一篮子的退休生活计划,花鸟鱼虫、琴棋书画都赫然在录,至于饱览名山大川,那是三月一小游、半年一大游、一年一次出国游。
他花了一个星期设计的蓝图,兴冲冲拿给妻子商量,不料妻子大笔一挥、否定了一多半:一起去学国标舞是不行的、一起去学京剧是不行的、旅游也是不行的!总之,只要是不能带着小孙子去的项目统统都是不行的。
齐先生这才发现,原来妻子的生活中心就是一个小孙子,除了自己夫妻俩的一日三餐,全部时间、全幅心思都在围绕着小孙孙打转,可能从她退休之后就是这样了,以前只是由于自己天天上班、又常常出差,所以没有发现而已。
儿子与齐先生夫妻住在相邻的两个小区,隔着五分钟的路程。齐太太送走丈夫之后立即赶到儿子家,帮着儿媳妇照顾孙子吃早餐,然后打发儿媳妇去上班,自己抱着小孙子送到幼儿园。回家之后稍微做点儿家务,烧好中饭和晚饭,吃过中饭之后一定要到幼儿园去一趟,看看午睡的孙子是否一切都安好。下午齐太太准时去把孙子接回来,先在小区散步、到儿童游乐园玩,再带回到儿子家,等儿子儿媳回来,才回自己家,把上午做好的饭菜用微波炉热好,等齐先生回来一起吃。
除了周末,齐太太的每一天都是这么度过的,从她退休之后到现在已有三年多了。“这怎么行呢?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嘛!”齐先生说,把儿子叫来训了一顿:你把你妈当作保姆用啊?你们忙不过来可以请保姆啊!钱不够我给!
儿子满腹委屈:不是我们要妈妈这么做的,是她自己要这样的。我们也说过不要她这么辛苦、我们请保姆,她不听、我们怎么劝都不听。现在我儿子跟我们不亲、就跟奶奶亲,我们还着急呢!爸,你劝劝妈妈吧!
父子二人转过头来一起做齐太太的思想工作:父亲也退休了,老两口正好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孙子有他自己的父母负责,作为长辈不要插手太多,对小孩的成长也不利……道理说了一箩筐,没用。齐太太就是一句话:你们谁照顾孙孙我都不放心!我就要这样过日子!老头子要做什么自己去做好了!不要管我!
齐太太年轻时是一个活跃的人,齐先生爱上她就是因为看了她在大学话剧团的一次演出。后来工作结婚生了孩子,两个人都忙,没有时间进行这些活动。齐先生一刻也没有把那些爱好放下,早就计划退休后尽情地与妻子一起重享生活乐趣,没想到妻子变化如此之大,原来的那些活力似乎被岁月消磨殆尽了。
心理SPA充电坊-心理能量的转移
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是弗洛伊德的追随者,也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荣格和弗洛伊德决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荣格不同意弗洛伊德将“里比多”解析为单纯的性能量。相反,他“里比多”看作是一种普通的生命力。后来,逐渐用“心理能量”取代了“里比多”。
荣格认为人格发展所需要的能量被称为心理能量。心理能量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是一种心理过程的强度,它可以是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在意识中它表现为运动或力量,在无意识中则表现为一种状态,它们共同推动人格的发展。
心理能量和物理学的能量有类似的规律,即遵循守恒定律,遵循心理能量的等量原理。心理能量可以通过转换来影响心理活动,即从一种心理内容转换为另一种心理内容,但目的都是为了消耗某种心理能量,心理能量与生理能量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在本案例中,齐先生的妻子原来是把很大一部分心理能量投注在和齐先生的浪漫关系上,但是这种能量的投注得到了阻碍——齐先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和妻子一起消耗妻子这些寻求浪漫的心理能量,妻子转而将对先生的心理能量转移到通过忙碌做家务事的消耗形式上去,通过这种方式缓解和压抑绝大部分对先生的心理能。
但是当先生有时间和精力重新体验夫妻之间的浪漫体验时,妻子的心理能量投注方向已经固定在对孙子的养育上了,重新改变心理能量的投注点并不是意见容易的事情。所以就出现了齐先生了妻子即便是齐先生有闲有钱后,也难以一下子将心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