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第一次工作是人生一个飞跃,退休也是人生的一个考验。
杨教授退休了,原来排得满满的时间表一下子就空了,夫人挺高兴的:终于有时间两个人一起去锻炼身体、买买小菜等等。杨教授对夫人的安排乐呵呵地接受了,两个人果然过起了出双入对的生活,这让先丈夫三年退休的杨夫人很高兴。
两个月不到,杨夫人就高兴不起来了:“同他出去就要呕气!只要他在,我就不能说话,不知道哪一句话就戳了他的气了,回家就跟我闹,小气得来,简直就像人家说的‘老小孩’一模一样。后来我摸到他的脾气了,我要是同女的说话啊、笑啊,没有事儿。我要是同一个男同志讲两句,那就不好了、捅了马蜂窝了!”
杨夫人又好气又好笑:“哎,我都快六十岁的人了!年轻时他都没有这样吃过醋,都到这个年纪了,你说他呷的哪门子的干醋啊!”
“你完全是逻辑混乱!我吃醋?有证据吗?你有何证据表明我在吃你的醋?没有事实依据不可乱下结论!你还是学理工的呢!完全没有逻辑头脑!”
“喏、喏,还有这个: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抓住,贬低我、讽刺我。我知道,你就是想激怒我、想我跟你吵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上你的当!”
并不是每一次杨夫人都“不上当”,所以两个人在家里是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吵得凶了就闹离婚,正儿八经地写离婚协议,吓得女儿在两边连哄带骗,这样子过了小半年,女儿不胜其烦,最后威胁:你们不去做心理咨询我就出国不理你们了,随便你们爱离就离好了!杨教授才勉勉强强来了。
不一会儿,因为杨夫人一句话,杨教授不高兴了:“问题就是在你妈。你们在这里好好做心理咨询,没我的事儿、我出去了!”扬长而去。
女儿囡囡追了出去,杨夫人说:“他年轻时也吃醋,不过没现在这么厉害。我分析他就是心态问题,退下来了没人拍他马屁了他心理不平衡。”
安顿好父亲的囡囡走进来,说:“妈妈比爸爸小五岁多吧,长得又比他漂亮,爸爸原先就是比较紧张我妈妈的啊。妈妈先退休嘛,小区里面有一帮一起玩的朋友,大家一起锻炼身体啊、搞搞活动啊,都蛮熟的啦。爸爸一看都是他不认识的嘛,他当然要多想的啊。我觉得主要是这个问题。我觉得爸爸是很豁达的人啊,当然退下来也会有影响,但是不会这么大啦。”
心理SPA充电坊——心理防御机制与健康
心理防御机制(mental defense mechanism)是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的重要概念,他在19世纪末提出,指的是一个人面对应激、挫折、创伤、丧失、冲突等心理上的种种困难时,其“自我”就潜意识地、自动化地运用一些心理上的防御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心理机制。认识并处理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心理治疗的技术重要内容。弗洛伊德之后,该理论在心理治疗的临床应用中不断得到充实、修正和完善,目前无论东西方,不仅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派的心理治疗重视心理防御机制的发现和利用,非精神分析学派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
心理防御机制也是一个人从小在遗传的基础上,经过与环境的互动而逐渐养成的对外界刺激和内心冲动处理应对的方式,当这种应对方式固定下来后,一方面成为人格的一部分,一方面也会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反应,当事人在意识上通常不能觉察到。精神分析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心理防御机制主要由自我来实施,但通常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是在个人不自知的情况下加以应用的。弗洛伊德本人生前并没有专门讨论心理防御机制,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在他去世之后把散见于其诸多著作中的心理防御机制归纳起来,共10种:压抑、投射、内射、反向形成、升华、认同、合理化、解脱、固着、退行等。 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已经挖掘整理出了超过100种的心理防御机制了。
精神分析学派十分重视心理防御机制,把心理防御机制(尤其是不成熟的、不健康的防御机制)看作是各种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的主要根源。根据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在不同人身上的应用,精神分析学派将其分为自恋(精神病性)、不成熟、神经症性、成熟性四大类心理防御机制。临床上,精神动力学派的治疗和分析,会根据人们对心理防御机制的选择应用,来评估其心理成熟的程度和心理健康的水平。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患者都存在着这种或那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