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可以口头承诺爱我一辈子、照顾我对我好,就可以白纸黑字写下来。
本来斯其和同凡这会儿应该在巴黎度蜜月的,现在他们俩却坐在我的面前。外面心理咨询接待厅里还坐着四位:斯其的父母、同凡的父母—但愿他们坐得住。
新婚第二天,上午十点。六个人都是一模一样的黑眼圈,好似熊猫家族。
忙着准备婚礼,前三天开始都睡不好,好在婚礼风风光光地办完了,人人松了口气,只等过了新婚之夜,第二天一早送走新婚夫妇,好好地休息休息。刚离开小夫妻的婚房还没到家,各自接到儿子女儿的电话:明天蜜月旅行取消,先去民政局办离婚!
即刻掉头赶回去,一对儿女冤家各踞卧室书房,谁都不说,只有一句:离婚!好说歹说、软硬兼施,两位才同意先去心理咨询、再去民政局。同凡说:“也好,反正顺路!”
同凡的坚决里充满愤怒,斯其的坚决里充满委屈,显然她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她还在长篇大套地述说同凡言而无信的点点滴滴,同凡打断了她:“那些都没有意义,你怎么不把你的杰作拿出来?”“杰作?”
昨晚亲友都离开之后,同凡把斯其抱进了卧室,斯其却说:等等,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她跑到客厅,拿了一个文件夹回来递给同凡。
她现在拿出来递给我,是一份很正规的协议书:《婚姻基本共识备忘录》,鉴于XXX、兹XXX、甲方乙方,下面是洋洋洒洒的十二条,最后是双方签名、日期。
斯其是律师,要有具备法律效应的文件形式,是她的职业习惯。她认为既然你可以口头承诺爱我一辈子、照顾我对我好,就可以白纸黑字写下来。
“我不签!我对你的爱是真的、我说的都是真的——但是我绝对不会签你这个东东!”同凡倔强地扭着脖子,不看斯其。
“那就是假的。你根本不爱我!”
“如果我不爱你,我干嘛同你结婚?我有病啊?”
“你有没有病,我暂时没有证据,我没法确定!”
……
啊,我可怜的听觉神经!
心理SPA充电坊——爱的承诺
哈特菲尔德(Elaine Hatfield)和(博谢德)Ellen Berscheid 是爱情心理学领域中比较早的研究者,他们提出爱可以分为两种:激情之爱(passionate love)和相伴之爱(companionate love)。斯腾博格(Robert Sternberg)1988年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著名的“爱情三元理论”。他把从相伴之爱细分出亲密(Intimacy——温暖、亲近、分享)和承诺(Commitment——决定和对方在一起,尽管意识到有困难和付出仍愿意努力去保持和维护关系),再加上激情(Passion——全然专注于对方、生理吸引和性唤起、痛苦与狂喜的激烈情绪投入)便形成了爱情三要素。通过此三要素的不同组合演化出七种爱的类型。
I=Liking喜欢:停留在友谊阶段
P=Infatuated Love迷醉之爱:这种爱情往往是一见钟情式的,对对方完全主观理想化,沉迷的特质影响迷恋方的正常生活、也困扰被迷恋方,因为 这种爱只是迷恋方自身需求的投射,而不是真正对被迷恋方有兴趣。因此一旦有接近了解被迷恋方的平台,迷恋方往往很快容易受挫,因此这种恋情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
C=Empty Love空洞之爱:这样的感情相当脆弱。如果婚姻中只剩C的话,很难再唤起I和P(Lazaras, 1985),除非C非常强,否则一有变化关系就容易破裂。
I+P=Romantic Love浪漫之爱:很多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往往是此种爱,如罗密欧与朱丽叶。
I+C=Companionate Love同伴之爱:类似长期保持的友谊或亲情状态。
P+C=Fatuous Love盲目之爱:好莱坞式的快速婚恋多属此种,因为C是建立在P上,而不是建立在稳定的I上,这段关系就容易受到压力,当P消退时,关系就会产生危机。
I+P+C=Consu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