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丈夫和妻子要像团队一样运作,共同组成和维护对子女的管理联盟等。
家庭次系统。家庭是一个大系统,其中又有众多次系统。次系统通常是依照性别、辈分(如祖父母/父母/孩子)或功能(谁负责做哪些家务)等来区分的。每个成员都可能同时属于几个不同的次系统,在不同的次系统可能拥有不同水准的权力、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不同的互动。在各个次系统中,夫妻或父母次系统的稳定和持久是最重要的。整个家庭的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此。就好比在一个细胞中,细胞核的健康决定着细胞的存亡。
当一个次系统中的成员占据或侵犯另一个他不属于的次系统时,结果经常是结构产生某种麻烦。例如,在家庭中一旦允许长辈评价、研究、干预小夫妻的争吵时,他们就会不适当地卷入配偶次系统中。确保父母次系统、配偶次系统能适当地隔离原生家庭次系统是结构派的重心之一。
界限。家庭各成员和各次系统是由界限区隔开的。界限掌控着家庭成员彼此间接触的性质和频率。这些人际边界在概念上存在着一个逐渐过渡的连续体,连续体的一端是僵化(rigid)的边界,另一端则是模糊(diffuse)的边界。
过度僵化的界限在次系统与次系统之间,以及家庭内外的系统之间筑起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或次系统虽然能保持其完整独立,但缺乏照顾、提供协助和彼此情感的交融。反之,过度模糊不清的界限使得其他人可以任意入侵。其特征是家庭成员过度关切和卷入彼此的生活,虽然支持性很高,但也须付出很大的代价,即牺牲彼此的独立性。
在这个由僵化到模糊的连续体中央,则是清楚或健康的界限,其适当柔和了僵化界限和模糊界限的特点。这种界限一方面使个体得到统合感,另一方面在整个家庭系统里拥有归属感,即每个成员感觉到“我”的状态和“我们”的团体感觉。
案例分析与案例结局
结婚并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林阳方卉夫妻的婚姻也是六个人的组合体,包括了夫妻双方的父母的参与,尤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夫妻双方都带着各自的家庭背景结合,在生活中产生的矛盾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看待、去理解。
作为双方的父母,则要看清楚并接受一个事实:孩子长大了,自己应该在他/她的生活中“退居二线”,那个儿媳/女婿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生伴侣。从这个角度去看待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才更容易培养感情,有了感情,许多差异—比如具体生活习惯的不同—就很容易相互包容。
第二次心理咨询,方卉的父母按照心理咨询师的要求也到了现场,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启发下,他们看到了女儿女婿之间相爱的事实,意识到自己要女儿在父母与女婿之间作选择、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他们同意女儿的婚姻由女儿自己做主,并答应一切从女儿的幸福出发去考虑。
去除了这个“高压”的小夫妻俩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思考解决的途径。他们用了一个星期总结出十五条产生家庭不合的原因,与心理咨询师一起,一一讨论应对策略。又经过两次四个人共同参加的家庭治疗,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建立了有效的、为各方所接受的互动沟通模式,内部关系迅速改善。
心理咨询结束时,当着心理咨询师的面,方卉妈妈对林阳说:“春节接你父母来上海吧,阿拉陪伊拉白相。”林阳痛快地回答:“好!”
文/上海心潮
心理咨询中心(
心灵花园/
顾歌工作室)首席
心理专家 顾歌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