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感是在成长过程中由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在她的自卑感后面,是一些歪曲的信念,包括:
1.认为没有人会真正的关心我。
2.我是被别人拒绝的人,为避免遭受被拒绝的伤害,在别人拒绝自己之前先拒绝别人。
3.因为我丑所以不被亲生父母喜欢。
4.因为不被喜欢所以被亲人遗弃。
5.亲密的人是靠不住的,会遗弃我,而被遗弃是痛苦的,所以我不能和人太亲密。
她对于两性恋爱的个人逻辑可以用三段论表示:
1.我是不可爱的。
2.没有男人是真正爱我的。
3.他们最终反正是要离开我的,我坚持也没用,不如我先离开。
在这样的信念下,小海表现出恋情、对男友的“不在乎”、“不珍惜”态度,稍有挫折或者竞争者出现就选择放弃,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对方的感情,打击了对方主动追求的积极性,而小海自己又是一个绝对不会主动的人,所以她的恋情往往终止于萌芽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知行为治疗,小海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了深入的了解,她仍然会下意识地感到自卑,但是她对自己的“自卑情结”有很好的觉察,所以可以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治疗中期,小海同一位同事介绍的男士确定了恋爱关系,到两个月后治疗结束时,两人关系发展得很好。一年过去了,小海再没有来过。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心理学基本概念
生活风格——一个人在每一行动中所表现出来、极其独特并因人而异的各种动机、特性与价值的团集物。它决定一个人要学什么、怎样行动、怎样思维,有哪些经验要渗入他的人格之中。
自卑与补偿——人在婴幼儿时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都处于劣势,需要依赖成年人才能生存,他们由此必然产生自卑感,而努力克服这种感觉的努力就称作补偿。当然,这种自卑与补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健康的反应,可以驱使人们实现自己的潜能。
追求优越——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人在刚出生时,它只是作为潜能。但从5岁开始,则开始确立优越的目标,以带动心理的发展。追求优越和自卑感是密切联系的,是对自卑感的补偿。
创造性自我——每个人在形成自己的生活风格时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遗传积极地建构它。
文/上海心潮
心理咨询中心(
心灵花园/
顾歌工作室)首席
心理专家 顾歌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