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从父母那里都得不到的东西,我又凭什么能从一个男人那里得到?
王小姐并不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但却很可爱,圆圆的脸圆圆的鼻子,笑起来很阳光也很自信。
“我今年28岁了,却连一次真正可以称为恋爱的经历都没有。”她略显平静地对心理咨询师说。
王小姐在朋友们的眼中一直都是一个热情开朗,充满自信的女孩儿,身边也不乏追求者,却总是遭到她的拒绝。
“我拒绝别人的理由也很简单:你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我不想谈恋爱。”王小姐淡淡一笑道,“这些话20岁说还有人信……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这是借口,其实我是不懂得如何去爱,没有能力去建立恋爱关系。”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自己没有这种能力呢?”心理咨询师问。
“因为,其实我连自己的爸爸妈妈都不爱……”
王小姐一直觉得她没有得到过父母真正的爱——虽然父母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像对待一个孩子似的。但王小姐觉得她不需要这种“爱”。“他们这样对我是因为我学习好、工作好,他们老了要依靠我,而不是因为爱我。”王小姐抽了张纸巾悄悄擦去了眼角的泪。
“我小时候成绩不好,顽皮,他们……连我在外面摔伤了回来都同没看见一般不闻不问。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给他们过生日,而我的生日——我提醒好几遍可他们依旧忘记。”王小姐又淡淡地笑了笑,略带着一点嘲讽:“现在他们倒是年年给我过生日,即使我反复说不要。这算什么?在我不再需要的时候再强加给我?其实我真的很想告诉他们,我以后肯定会养他们的,他们不必这样。对我来说,爱只是一种功利的负担,他们爱你是希望从你这里得到点儿什么。可是我要的,是那种无条件的爱。我多希望他们能够爱我,仅仅是因为我这个人,而不是因为其它的。”
“连从父母那里都得不到的东西,我又凭什么能从一个男人那里得到?”所以王小姐对爱情不抱任何希望,她说,也许这样才不会更绝望。
28岁的年纪,王小姐真的不向往爱情吗?
心理SPA充电坊——爱的能力与储爱槽
爱的能力是指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只有具备了爱的能力,才会引导一个人去真正地爱他人,也真正地爱自己,能真正体验到爱给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一个突破把人和其他同伴分离之围墙的能力,一种使人和他人相联合的能力;爱使人克服了孤独和分离的感觉,但他允许他成为他自己,允许他保持他的完整性。”
是否具备爱的能力,首先要看个体内心储存了多少爱可以给予。我们常说要给别人一杯水,你得有一桶水、一缸水。如果一个人内心是干枯的,没有爱可以付出,也就缺乏爱的能力的基础。
心理学米尔提出了储爱槽的理论,他用心形的储爱槽来解释人对爱的渴望。储爱槽是存在着爱的,爱好像就是槽里的水。这里有多少爱才等于你能拿给别人多少爱。
米尔把储爱槽画成心型的,一颗心代表一个储爱槽。作为一个新生儿,他可能什么都没有,如果没有父母照顾他连活都活不下来,他连基本的生存都是靠别人的照顾。他的内心深处储爱槽的计量表,一开始会近于零。
孩子的上面有两颗心,一颗是母亲,一颗是父亲,他们各自也有一个储爱槽。父母照顾孩子的过程就是孩子感受父母关爱的过程,也是储满孩子储爱槽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会用自己槽中的爱注满孩子的爱槽,过了十五、二十年,当孩子脱离了原来的家庭,自己成家,那时孩子的爱槽已注满了爱,身为成年人,准备好去注满自己孩子的槽,以后也会轮到他们去为下一代注满储爱槽。因而,在正常运作的家庭里,爱是代代流传下来的,从父母传给子女。
为了让父母的储爱槽保持注满状态,父母之间的关系必须不断滋长,所以在父母的储爱槽中间是有一条连接线的。在正常的家庭中,这条线代表了相互的爱与尊重,是爸爸与妈妈之间真挚的感情。如果一个孩子在小时候得到了足够的爱,那么在长大之后才更理所当然地付出爱,一个完整的、充满爱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有益的,尤其是身心健康。
当然,这里指的爱不能理解为一般的爱。这种爱,必须是稳定的、安全的、不搀杂任何利益关系。有的夫妇因工作忙,就把孩子送到亲人家抚养,倒不是说亲人不爱你们的孩子,也不是他们给孩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