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被拒绝的预期,认为感情是易变的,害怕被抛弃,易嫉妒,经常感到伴侣不够爱他(她)。这类人在他们的恋爱关系中表现更多的强烈情绪起伏,与恋人的争吵后更易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做出负面评价。
3、逃避型
据估计,大约有24%的人在爱情关系中不会因为与伴侣的亲密而感到舒服。他们不允许自己依赖他们的伴侣,并且会因为和他人太过亲密而感到不安。他们经常说:我宁愿靠自己也不愿意靠别人,我不喜欢对别人谈论自己,没有亲密情感的一生,我也能过的不错。
这种依恋类型的特征包括:尽量减少人际交往、避免亲密关系,以保护自己免于承受被人抛弃的痛苦。有研究表明,这类人在性行为上相对更易随便从事,因为这样能够使得他们既可以获得身体上的亲近,又可以避免情感上的亲密可能带来的脆弱,进而承担可能被抛弃的痛苦。
因此,心理学家们日益倾向于认为儿童期与养育者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其人格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其婚姻情感生活方面中重要影响因素。
瑞的这种过度“粘人”的表现是由于童年创伤引起的不安全感所导致的。由于早年母亲突然离世的创伤经历导致至今不能忍受与爱人的分离,属于一种分离焦虑。如果不能克服,这种焦虑情绪导致的一系列行为会严重影响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心理咨询师首先采用认知疗法和行为治疗法,运用了空椅子技术帮助来访者处理了早年与母亲分离的创伤,在取得了来访者信任的基础上,心理咨询师还对他进行了催眠治疗。经过了几个疗程的治疗,瑞现在的
焦虑症状明显好转,“过度粘人”的行为明显减少,与女友的关系也有了改善。
几个月后,那天心理咨询师突然接到了瑞的电话:“老师,您好,我和我的太太祝你国庆节快乐!我在海南、蜜月旅行。对,我们结婚了!我们非常相爱!我们太幸福了,所以告诉你这个好消息,分享我们的快乐…。”
心理学基本概念
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了,孩子会一下子不安起来:妈妈在哪里?我要找妈妈!孩子会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妈妈的出现。大部分孩子从七八个月起,就会明显表现出这种分离焦虑,有些孩子甚至更早。
文/上海心潮
心理咨询中心(
心灵花园/
顾歌工作室)首席
心理专家 顾歌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