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天已经有些变凉。一个10岁左右,身高120-130cm,体重稍轻,穿着得体,干净,长得可爱的孩子来到了我的心理咨询室,母亲紧随其后。孩子一进心理咨询室未等心理咨询师开口就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我有多动症!
自己很不开心,有心结:在学校,小朋友都不与自己玩,自己找他们玩,玩一会,他们就不玩了;老师也不喜欢我,我有多动症,做作业就是慢,完成不好;我还不停地与妈妈吵,不停地问她问题……我自己有多动症:手不停地有小动作,敲自己的手,捏自己的衣服,看书时不停地捏书页和抖动书页……孩子在表述的过程中,孩子会不停地向母亲求证,希望母亲认同他所说,母亲会尽力对孩子说:“你没有多动症”;并引导孩子说他没有朋友,是无法控制行为和动作。
孩子为什么会不停地坚持说自己有多动症呢?从心理咨询过程中孩子与母亲的互动过程中可以看到:孩子在努力让妈妈接受“我病了”,妈妈在尽力让孩子明白“是你不够好”。这事实上是孩子与母亲的较量:“妈妈,无条件爱我吧!”“孩子你必须再好一些!”
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盖瑞•查普曼和罗斯•甘伯认为:“无条件的爱就是无论孩子的情况如何,都爱他们。亦即不管孩子长相如何,天资、弱点或缺陷如何,也不管我们的期望多高,还有最难的一点是不管孩子的表现如何,都要爱他们。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喜欢孩子的所有行为,而是意味着我们对孩子永远给予并表示爱,即便他们行为不佳。”孩子需要彻底了解父母一直是爱他们的,不管他们在某一件事上是对还是错,是成功还是失败,这种爱是无条件的。父母要让孩子理解:无论发生什么,父母对孩子的爱都不会改变。父母可能会表扬或批评某些具体的行为,是对他的某个具体行为的评价,但对孩子“这个人”的爱却是毋庸置疑的。
当父母只是太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某些行为,而不关注或忽视了他成长的过程和内心的感受,亲子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亲子沟通就会受到影响,甚至逆向发展。“你根本就不爱我。”“我每天早晚驾车接送你。”“那是你希望我在路上节省时间,回家多做几道题,你爱的只是我的学习成绩。” ……
孩子有的时候变得很不可爱,甚至与父母作对。这时他也许在试探父母是否真的爱他;也许孩子有些不开心的事情,想得到父母的帮助。不管孩子变得多么不可爱,他内心深处都渴望你站在他的身边,给他心灵以慰藉,给他幼小的身躯以爱抚,给他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和勇气。因为在孩子心中父母是他赖以生存的天地。
父母有时也要向孩子学习,其实孩子很宽容,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他们没有因为父母不漂亮,没有车子、金钱而不爱他们;也没有因为父母在单位没评上先进说什么。而父母却总是渴望孩子被评上“三好学生”、学习成绩一流……
无条件的爱,就是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给孩子安全感。当这位妈妈能接受他孩子的:无朋友、做作业慢……时,孩子就会感受到妈妈给他有爱,他就不需要用“多动症”来为自己做辩护。
父母永远都是孩子最值得信赖、最可靠的人,从而孩子会获得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和自信。孩子的聪明才智只有在宽松、愉悦、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来。父母的鼓励、信任、支持将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前提。
文/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 温漫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