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在外面辛辛苦苦赚钱,为什么?不就是为他们?一家人仇人似的,过下去还有啥意思?大家都不过算了!
王总扔下偌大的事业,独自跑到了某佛教胜地,给家人留下一封信:你们如果继续这么闹下去,我也不干了,我出家当和尚,眼不见心不烦。
王母说起来就眼角潮湿:我儿子啊,那么刚强的人,白手起家那么大一份家业,被那个女人害得呀!要当和尚啊!十年前我就说了那是个狐狸精、不能娶回家!他不听我的啊!作孽啊!
“那个女人”是王总的妻子,小王总十二岁,当初是他的下属,后来是婚外情人,后来是王总夫人。
“她唬弄得了我儿子、唬弄不了我!我老太婆活了七十三了,什么人没见过!只要我在一天,她要霸占宝儿、她休想!”王母义愤填膺地说。
宝儿是王总前妻所生的儿子的小名,一直是祖母的心头肉。自从王总娶进来一个后母,王母就搬来儿子家同住,怕的就是宝儿受气。
王妻小倩,36岁,作干练的职业女性的打扮。王总一走,所有事情就落在她这个老板娘兼副总经理身上,一脸的心力交瘁,没有丝毫“狐狸精”的润泽水灵。出于自尊,也是为了争一口气,她不愿婚后放弃职业当阔太太,当然王母搬来之后这个决心就更不可更改了。
提起家里的事儿小倩就头疼:“我知道别人怎么看我,但是不是我破坏他们婚姻的!我进公司前他们的关系已经不好了。我错就错在没等他离婚,先跟他好了。我们是真心相爱的!”
但是婆婆始终看她不顺眼,总是防着她、说两句风凉话刺她,这也罢了,小倩自认为还有足够的肚量不计较,但是宝儿几乎是她一手带大的,她付出了十年的心血,为了担心被人指责后母偏心,她甚至放弃了生养自己的孩子。培养了十年的母子感情,婆婆一句话,全毁了!
上个月宝儿满十三岁,生日家宴上,大家挺高兴的,婆婆说:宝儿啊,你长大了,有些事情你该知道了。说着就拿出来已经出国十年无音讯的王总前妻的照片,告诉宝儿那是他的生母,这个呢是你的继母,“你以后就叫她小倩阿姨吧。”小倩差点昏了过去。十年的委屈涌上心头,顾不得宾客满座,当场失态,把桌上的碗碟酒杯一个个往地上摔,嚎啕大哭。
那场风波在王总的两边努力下,总算是平息了,但是婆媳之间冷如寒冰,这,小倩还可以忍受,但是宝儿的冷淡与仇视却让她接受不了,他故意当着她的面与婆婆谈论他的亲妈的亲热劲儿,让小倩痛彻心扉。
“这个家,等于是毁了。”电话上王总的声音听起来十分落寞。“一个恨一个。儿子不像儿子,媳妇不像媳妇……”他是个孝子,不论怎样都不可能说自己母亲一个不字。“我在外面辛辛苦苦赚钱,为什么?不就是为他们?一家人仇人似的,过下去还有啥意思?大家都不过算了!”
心理SPA充电坊——婆媳关系的心理学解读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在对各种人际关系分类时,会采用一个双维度的标准。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身份角色的距离,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的真情交换和义务履行的均衡。 在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父母儿女以血脉相连,而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相形之下其重要程度都会弱一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些关系是与生俱来的,或者是由角色身份固定下来的。因此,我们对这些关系在情感表达上就形成了各自的区别。
一般来说,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家庭成员不仅有很近的血缘关系,而且还耳鬓厮磨,朝夕相处,同时具有最切近的应有之情和最淳厚的真有之情。当原本没有亲缘关系,“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于相爱“走进一家门”的时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动的。婚姻不仅带来了夫妻关系,而且也带来了一大串家庭关系身份,新娘子一下掉进了一张关系网当中,需要四面应付。婆媳关系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关系。而对于媳妇来说,婚前与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较少,所以,对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对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员就只有应有之情。
应有之情只是一种根据角色规定的情感,例如传统伦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这种义务之情由于仅仅是义务,很容易让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但若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各自从自我中心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则两方都不会满意。媳妇心里会想,你又不是我亲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婆婆心里会想,入我家的门,就是我家的人,应该像个儿媳妇的样子!
探究现象背后原因,我们发现,每个人在儿童时期都会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以为处在不同视角的别人所看到的东西与自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