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缺陷的负面想法、焦虑与忧郁情绪,及其他强迫行为,也可增加患者的病识感,藉以改善生活质量,恢复工作能力。然而,状况严重的患者需配合其他抗焦虑的辅助药物,并搭配认知行为治疗才有具体成效。
而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扭转患者的偏颇认知与转移焦虑,因此,可透过培养兴趣来达到成效。顾恺颉博士建议,平时也可经由腹式呼吸、肌肉放松来减轻焦虑,甚至可练习写心情日记,描述每天对缺陷的看法、后续的情绪与行为,从中也许能发现不合理的观点,藉以修正。另外,照镜子时要学习看到全体的自己,而非选择性的注意小地方,而且,每星期照镜子的次数应逐步减少,如此一来便能渐渐改善症状。
倾听取代反驳 觉得不对劲即求助专业
由于身体畸形性疾患患者对身体缺陷深信不疑,加上病识感低,当他们询问家人自己的缺陷时,顾恺颉博士指出,“家人不管抱持反驳或认同的态度,都会加深患者的疑虑。”所以,应学习聆听患者的抱怨、理解其痛苦,与他们讨论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困扰,试着一起想出解决方法。另外,循序渐进引导患者是必要的,不妨在轻松言谈之间,提到有人跟他有同样的困扰,在接受身心科或心理咨询的治疗后有所改善,询问他是否考虑去看看。
由于患者可能对心理咨询十分排斥,顾恺颉博士建议,家人可从病人的痛苦点说服其求助。因为身体畸形性疾患的共病性高,容易出现
失眠等症状,家人可试着从这些症状说服病人就医。若患者执意持续进行整型手术,可利用金钱的限制来制止患者的行为。倘使仍无法遏止他的行为,此时,就需要联合整型科医师和临床心理师,组织一个医疗联盟,让医师群充分了解患者情况,给予有效的协助。而对小君的治疗,顾恺颉博士就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先告诉整形医师小君的精神状况是不适合做整容手术的,尔后再由整容医师婉转地告知小君暂时不方便做整容手术,在
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后,才可以考虑整容的方案。
然而,顾恺颉博士也提醒更多“过度爱美”的年轻朋友,看了这篇文章后,不用因为“爱美”而恐慌,爱美并不等于身体畸形性疾患,只是当出现可疑症状,最好尽快就医。
心理咨询师崔璨女士也建议,身体畸形性疾患的共病性高,特别是与
强迫症、饮食疾患相似。倘使患者到了合并重度忧郁症才寻求治疗,不仅延长疗程,治愈程度也较有限。若亲人引发这病症,在旁协助的家人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才能好好地陪他.
本文作者
顾歌 心灵花园首席心理咨询师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