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年代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诉求都略有差距,不完全相同。回想起我爷爷奶奶的那个年代,一个人生活,尤其是一个女人独立生活是很难的,所以,要找一个人搭伙过日子。这个时候,所谓的爱情比重就不大了,感情更多的是产生于婚后的磨合,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是要考察的重点。
到了我父母的那一代人,80年代的婚姻,同志是个再熟悉不过的词汇,相同的理想和目标是他们所看重的。虽然生活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那个年代,物质要求还没有大面积的登上台面。志同道合几乎是所有人追求的大方向。
到了如今的80尾,90后,可以用一应俱全来形容我们的生活了,爱情与婚姻也变得看起来越来越瑰丽,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现代社会的爱情元素顺序是这样的:爱情第一,繁衍第二,经济第三。可是却有一大部分人徘徊在围城门口,久久不愿踏进去或者不敢踏进去,他们在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进去,进去里面又有什么呢?我得到的同时我又会失去什么?
这样的代价是我承担得起的吗?同样另一部分人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他们想的是先进去,不行再出来,就这样在这座围城里进进出出。
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独特的地方,但是有一些共性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是永恒的,那就是要过得好,刚才我们提到的种种都是过得好的标准,但是我的理解是,婚姻不是让你过得好,婚姻也好,爱情也好,它的目的是让您过得更好,过得好是你自己可以做到的,过得更好则是婚姻给予你的馈赠,它是一种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它需要你的悉心呵护,而不是一劳永逸。
这是我一个围城外的人的解读。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 代博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