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个支配型的男人往往娶了一个依赖型的女人,一个喜欢控制的高调女人恰好嫁给了一个被动型事事靠他人决定的低调丈夫。其中,最极端的例子就是虐待倾向和受虐倾向的人结合到了一起。试想,如果一个正常人和虐待倾向或受虐倾向的结为连理,而双方都不愿意改变,最后很有可能以分居或离婚收场。
心理学家克切霍夫等人研究了,从朋友到夫妻关系的过程中,不同的人际吸引因素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初交时,距离因素、外貌因素等都是构成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结交后两人三观的相似显得更为重要;在友谊和婚姻阶段,双方在人格特质上的互补在需求上的互补,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依恋理论:万事皆有因。依恋理论认为,我们从最初的抚养者(通常是父母)那里获得的情感联结经验影响着我们对于恋人的选择。依恋理论的提出者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他最初的实验是针对12个月大的宝宝。 在陌生环境下,父母会离开宝宝一段时间再回到他们身边。观察统计后宝宝大概会出现如下三种依恋类型:
1、60%的宝宝是安全型。当父母离开房间时变得心烦意乱,但当父母返回时,他们会主动寻找父母,并很容易在安慰下平静下来。
2、20%或更少是焦虑-抵抗型。他们开始会不安,在分离后会极为痛苦。而更重要的是,当重新与父母团聚时,他们难以平静,并经常出现相互矛盾的行为,显示出既想得到安慰,又想"惩罚"擅离职守的父母。
3、约20%的是回避型。他们不会因分离而过于痛苦,并在重聚时主动回避与父母的接触,有时会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地板上的物体。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