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众多的青少年咨询中,都会因为学习上的困惑让自己不能很好地面对自己,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根据心理咨询师在这样的咨询案例中,年龄的跨度是很大的。小到7岁大到17岁,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问题。当少年或者青年听从爸爸妈妈的劝告,开始进行咨询的时候,咨询师是否与他们匹配又是一个问题。
曾经在一次团体辅导的过程中有一个7岁的小朋友接受不了台上讲师颇有气势的演讲,顿时离开了自己的作为,跑到一旁去哭了。孩子的妈妈随即离开了座位,去照顾自己的孩子。原本想要劝孩子继续听课的妈妈看着孩子激烈的反应,也就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通过这样的场景,我们发现,给孩子做心理咨询的咨询师是特别不容易的,他们不能够有太强烈的自我,即使有也不能过度表现,与此同时,了解每个孩子的习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曾有一个案例,求助者叫秦奋。秦奋是一个偏科特别厉害的孩子。每次考试,文科都能够考到90分以上,理科就不行,对于空间感不强的秦奋来说,数学考试的几何题目是他过不去的梗。因此而感到沮丧的秦奋,来到了心理咨询室。咨询过程中,秦奋表现出的迷茫,恐惧,让心理咨询师感到,秦奋没有正确面对困惑的态度。
要知道人类的成长就是突破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被突破的困惑。想一想,在我们小时候,面对不会做的题目时,自己会有怎样的表现,有些可能觉得附加题这种难题不在自己练习的范畴内;有些可能觉得附加题自己也可以尝试做一下。但是看了很多遍题目的条件发现还是不会做,盯着题目看很久,最后还是放弃了;还有学生,会仔细审题,看清题目的意思,在题目中找到已知条件,进行解题。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认为,第一,第二类学生都在逃避困惑,只有第三类学生,他们是在面对困惑。所以就附加题来说,第三类学生在解题思路上会更加有经验。这也是他们成绩能够提升的重要原因。
回到案例中,我们会发现秦奋是不把学习中的困惑当做困惑来解决的人。心理咨询师可以试图告诉秦奋第三类学生的学习习惯,听一听他的想法,再做调整。让秦奋成为不再逃避困惑的有志青年。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顾歌工作室/心灵花园 流星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