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杂志上看到一则消息,瑞典有一个叫托马斯·贝利贝恩的人,出了一本摄影集,名为《诞生之诗》。书中抓取了250个婴儿的表情,从诞生的瞬间到诞生后三个小时,以秒速拍摄下来,在序言中,贝利马恩说:“婴儿从诞生的那一瞬起,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他还向读者讲述了自己的经验:最初,我根本不与婴儿说话,只顾自己拍摄,结果都失败了,拍出来的婴儿全都是闭着眼睛的。因此,我决定与婴儿一个一个地说话,和婴儿展开交流。于是,我看到了婴儿的表情,我这才明白应该表现什么。那时候,我深深的感到,即使是刚生下的婴儿,他作为一个人,也必须受到尊重。
女演员村松英子在生完孩子后,回想起她的父亲—一位精神科医生说过的话:“即使是婴儿,也是具有人格的人”。由此,从孩子降生之时起,村松就一直以这种感情去对待孩子,也就是说,不要以为婴儿什么都不懂,应该把他当作一个已经具备了人格的人来对待。
村松发现,婴儿的“天线”(指婴儿感应的灵敏度)极其敏锐。村松心情安稳的时候,婴儿也就安静。看似没什么特殊的原因,婴儿却啼哭不停的时候,心理专家解释,往往是村松自己疲惫不堪的时候,村松之所以能切实掌握婴儿心理,正是由于她以“婴儿也具有人格”的态度去对待孩子。
如果不把婴儿放在眼里,以为他什么都不懂,就失去了了解婴儿真实状况的机会。
厚生省曾动员过全国约三十个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了“母子相互作用的”主题研究,其中一项研究结果为:生下后不久,婴儿就能分辨出母亲的声音,对于母亲的声音与其他人的声音,婴儿的反应明显不同。
此外,父母害怕的东西,也会成为婴儿以后一直害怕的东西。同理,婴儿喜欢父母所喜欢的东西。婴儿情绪上的问题内心的爱好都会与父母所喜欢的东西相似,父母的心情也能传达到婴儿心中。当母亲看到婴儿遇到生人害怕时,如果她在内心不安和紧张的情况下抱起婴儿,这种心情会立即被婴儿察觉,并随之引起婴儿的啼哭;如果反过来,母亲说“啊呀,没什么可怕的!”“坏蛋!你来试试看!”,以这种心情去抱婴儿,婴儿就不会害怕,也不会哭了。”因为是婴儿,所以什么都不懂“,这种想法对婴儿的成长来说,是个极大的危害。
每当我说到要尊重刚生下的婴儿的人格时,总有人认为“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但是,婴儿当然是有心灵的人。大人们若不尊重婴儿的人格,婴儿就不会开启自己的心扉。
很多父母以孩子各种各样不听话的借口带孩子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认为,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看待,而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当然不能理解孩子,孩子不能发泄出自己的情绪,就会自然的用以偶中行为表现出来,父母的关注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强化,孩子不听话的现象便发生了。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