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改变意味着杀死现在的自己,走向未知的、模糊的、失控的世界。
改变不仅意味着舍弃痛苦,改变也意味着要舍弃自己习惯了一生的好处。
所以,我们多数人的人生,就是在不断地轮回,不断地使用着同一种生存策略。
那么,是否可以设想一下,假若人生就这样进行下去,一直到死,你是否满意?
前不久的一天,在我的咨询室,我问我的一个来访者Z:“假若你的人生一直这样进行到死,你想给自己写一份什么样的墓志铭?”
我这是使用了美国治疗大师欧文•亚隆的一个技巧,他在其著作《直视骄阳》中几次提到这个技巧。
Z是一个蛮严重的拖累症患者。所谓拖累症,就是超付出,超喜欢拯救别人的人,Z所谈到的痛苦,都是那些严重拖累她的人给她带来的痛苦。然而,这些人都是她选择的,毕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满足她的特殊需要——通过拯救别人而找到自我价值感。
然而,一直以来,她又心有不甘,她一直在感慨,为什么我要将生命都浪费在这些人的身上,为什么我就不能为自己而活?
我们已经谈了很多次,她对自己的拖累症认识已相当清楚,但真要为自己而活吗?她没做好准备,也担心现在才开始为自己而活是不是太晚,她在相当程度上还是蛮喜欢自己的拯救者角色。
所以,我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也和她分享了我的墓志铭。
Z听完我的分享后,她笑起来,说她也有一个类似的墓志铭,那是她在大学时突然灵机一动写下的一幅对联:
得意局外事,伤心梦中人。
对此,她的解释是,她很擅长帮助别人,这也会给她带来很大的成就感,所以是“得意局外事”,但是,她忽略了自己,对自己的心声也不够了解和尊重,所以她自己——即“梦中人”——会感到伤心。
我和Z,显然是一类人,我虽然在心理学道路上没有发下助人的愿心,但我在生活中却一直在扮演付出者和拯救者的角色。
这种角色,也恰恰是我和Z都有点旁观者的根本所在,正是这样的角色,令我们不愿意参与人生。
毕竟,参与了又如何?假若积极参与的结果,都是要负担别人带来的拖累的话。
Z不愿意挣太多钱,甚至曾有意推掉收入很好的工作,之所以这样做,她说,是因为她不情愿将辛苦挣来的钱都用来帮助那些拖累她的人,主要是家人。
所以,如果真想改变“得意局外事,伤心梦中人”这个墓志铭的话,Z明白,她就必须开始为自己而活。
我也一样,假若我不想最后被写上“高明的旁观者”这个墓志铭的话,我就必须积极参与人生。
那么,你呢?设想一下你的墓志铭,你是否想要这样一个人生。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