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您从美国回来后,一直在社会上的心理机构工作,这样选择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国内教会在这方面非常欠缺,给不了您一个工作平台?
陈:可以这样说,一方面是中国教会本身有一些困难,另一方面在美国读书时学了很多理论方面的知识,而实际经验不是很多,所以我想借着这个机会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工作的这一年收获很多,接触了很多心理疾病患者,对于如何去帮助他们也有很多的想法,而且确实帮助了很多的人,使他们重新建立了生活的信心,厌学的孩也重新返回了学校。
再回到上面的问题,我觉得我们中国教会对心理的健康不够重视,当然,这也是整个中国的一个问题。当一个人去见心理咨询师,别人就会说这个人神经病。其实心理障碍和神经病完全是两回事,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心理咨询师。每一个美国人一般都有固定的四个人,一个是律师,美国人喜欢打官司;一个是牙医,美国人很注意牙齿;一个是家庭医生;最后一个就是心理咨询师,有什么问题就去问他。任何一个人随时随地都会有问题,如果他愿意去检查,医生会给他查出好多的问题。心理方面也是一样,我们随时随地都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会有压力。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很烦躁,比如焦虑、愤怒,总是有一个“结”很难打开。在这时,心理咨询师有方法帮助人去缓解这些情绪,或者打开这个心结。
记:博士说的很对,以我自己最近丧母的经历来看,我们的教会确实应该提供这样的服务,如何安抚临终者?如何安抚痛失至亲者?堂区应该具备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服务机构,不知您个人的见解怎样?
陈:我觉得神父本身需要具备心理学的知识,但遗憾的是,修院的培育缺乏了这一点,老师教很多的知识,但在生活中却往往用不到。一个人有问题的时候,不是只有灵修就能解决的,心理方面也很重要。就是帮助一个人认识到为什么会是这样,帮助一个人如何去调整他的认知,调整他的情绪。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比如,你现在刚刚经历了丧母之痛,你的心里有很大的悲伤,与此同时,你为了工作,把这份悲伤压抑下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你的悲伤情绪宣泄出来,然后做认知方面的调整,再做情绪方面的安抚,才能帮助你慢慢地走出来。如果其他神父用道理安慰你,这就如同你心中有一团悲伤的火,他们的安慰就是用一个盖子把这团火压在里面,可能还会对你有一些暗示,如果你过度悲伤,说明你对天主不够虔诚,信德
不够大,不应该那样悲伤等等,这样时间长了,会让你出现一些问题的。
司铎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教友们有不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神父,在那个时候,他们并不需要我们去给他们讲什么道理,他们把我们当成父亲,需要从我们这里得到的是被理解、被关怀、被照顾,我也发现很多的神父缺乏这一点。作为神父,在牧灵过程中要如何在心理方面与教友们接触?一些大道理不能解决人的心理问题或生活上的一些问题,所以我认为神父应具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与人沟通的技巧,要懂得如何去聆听,如何帮助人解开心结。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