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心理障碍一样,贪食症的病因主要是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贪食症患者最具影响的是社会和文化因素。
相信你随便抽样访问身边的女性朋友,问问她们对自己体重的看法,多数人都会希望“再瘦一点”。这在当今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但荒谬的是,不论多高的女孩子,都坚信“美女不过百”的论断,还要配上梦幻般的一尺七寸小蛮腰。
是什么驱使年轻人非要和自然作对,进入一种半饥饿或是自我清除的惩罚性和威胁生命的状态之中呢?心理咨询师分析,对于许多女性而言,外表的美丽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学者已经将对瘦的追求的社会因素指向杂志及电视中“对苗条的颂歌”。媒体中鼓励人们变瘦的信息更多的是针对女性,发展为进食障碍的危险性,与女性对“瘦即是美”观点的认同直接相关。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健康工作者、传媒以及强大的食品、服装生产集团一起参与其中,形成一个如美国耶鲁大学食品政策和肥胖吕德中心的发起人和主管Kelly D.Brownell所称的“节食大动乱”。
尽管这种“节食大动乱”名正言顺地存在,但是如此梦幻的标准却让人越来越难以达到。因为随着营养条件的改善,女性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在逐年增加,而且从历史上看,也呈一种增加的趋势。但是,少女们却否定她们在青春期时所必经的发育过程。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Brooks-Gunn所指出的那样,女孩与男孩不同的身体发育模式,在和文化的相互作用下使神经性贪食症得以出现。青春期时,女孩子主要增加脂肪组织,而男孩子主要增加肌肉组织。因为理想中的形象是男子高大而有肌肉,女性纤细而苗条,所以身体的发育自然趋势使得男孩子接近理想形象,而使女孩子远离理想形象,所以患者中女性比例高达90%以上。一般而言,对身体形象的注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退,所以年龄较大的人很少发病。
研究人员还发现,年轻的白人男性比黑人男性更加喜欢瘦一些的女性,这也可能是黑人女性进食障碍发病率较低的原因之一。西方资料表明,在相对较少(5%~10%)患进食障碍的男性患者中,同性恋或者双性恋很多。例如,美国麻省综合医院进食障碍中心的医生Herzog DB等人在调查了135名患病超过13年的男性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发现其中的42%是同性恋或者双性恋。这是因为在同性恋文化中对外表的要求较高造成的,相反,相当多的男性明显具有要显得更健美、更多肌肉的压力。此外,还有一些从事对体重有要求的体育项目的男性运动员,比如摔跤,也是男性进食障碍患者中的一个较大的群体。
幸好体形没有无限的可塑性,否则这种关于身体意向的冲突会变得更加糟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形受遗传因素的强烈影响,也就是说,我们中的一些人生来就比别人重一些,而且有各自不同的体形。虽然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体形可以变得更健美一些,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能达到今天社会所高度提倡的体形,如果每个人都想达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体形,这在生物学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患者和公众对进食障碍缺乏足够的正确认识。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值得羞愧的,这一切只源于世界上的一个错误,那就是对美的认识。
“节食后的补偿反应是每个人都会发生的,而情绪性进食更加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反应和生理需要,再加上片面的低热量减肥理论,患者们采用催吐、导泻等补偿手段也可以理解。关键问题仍在于社会对‘瘦’的过度宣传,对外表的过度看重。”心理咨询师说。自论坛开通以来,她就在帮助患者们正确认识自己,早日走出阴影。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