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抑郁症简称为躁郁症,也有人称为情感性精神病。病状主要为情感的不正常,常伴有行为及思维的障碍。其情感改变的特点为过度的情感高涨或过度的低落,其思维和行为随之相应地改变,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易被人们所理解;因此常常易感染别人,即在旁的人常易被病人的情绪和行为所感动。该病发病期间表现情感高涨时称为躁狂,表现为情感低落时称为抑郁。这类病人在一生中可以反复多次发作,两次发作之间谓之间歇期。此时病人的精神状态完全恢复正常。其反复发病的形式可以每次都为躁狂,也可每次都为抑郁,也可有躁狂抑郁两种形式不规则的交替发作。这种病人大多数多次反复发作,少数一生只发作一次。有些病人从年轻到老年可有10多次发作,但虽然多次发病,病后其精神状态却很少变为衰退。
首次发病多在16-30岁之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躁狂症的典型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敏捷和言语动作增多。而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与躁狂症相反,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及言语动作减少。躁狂期的患者要居住在安静的环境中,适当引导进行简单的活动,避免与之正面冲突。
此病大多于青壮年开始,在常见的精神疾病中其发病率较精神分裂症低,每次的病程一般为2~6个月。在患病期间不但影响病人的劳动力而且给其亲人的精神及生活带来了负担,经常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病程时间也越长,遇上年老体弱时也常易迁延为慢性。例如我们遇见过一位男性熨衣工人,从19岁第一次发病后到60岁时共发病19次,几乎平均每两年患一次病,每次约3个月到半年,每次发作形式均为躁狂,仅有一次为不典型的轻性抑郁。间歇期工作得很好,常被评为工厂的先进工作者。后追踪他60岁以后因年老体弱,发病后逐渐转为慢性,多年未见缓解。该病目前病因未明,故应着重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为主。
抑郁症从心理学上来说,属于心境障碍,在广义上属于精神类疾病,主要的症状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具体可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抑郁悲观,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程度较轻的患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感到“心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程度重的可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心里难受”等
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失去亲人、现实刺激、人生经历、性格因素、情感困扰、工作压力、生活变化等等。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会有自杀的行为,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比例为15%,属于自杀率最高的心理疾病,也是自杀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心理咨询师指出躁郁症有这些症状表现:
1、思考模式:讨厌明亮的场所、害怕与人群接触、认为“一定会失败”、任何事都觉得是自己的责任、认为自己“才没生什么病”。
2、人际关系:不想和他人交谈、动不动就抓狂、无法信任亲朋好友、与大伙儿格格不入、把自己的问题归咎给别人、无法跟得上大家。抑郁症患者大多不想和人会面。
3、个性特征:不达完美便耿耿于怀、责任感变强、常为小事动怒、无法表达本身情绪、眼里只有“出人头地”。陷入抑郁的人,或许就像是那些总是全力以赴、无时无刻都提醒自己“加油、加油”的运动选手。
4、企图心或举止:活力与企图心难以涌现、早上欲振乏力、总是焦虑不安、在房里老静不下来、整个人变得紧张兮兮、忍不住顺手牵羊等。“刚开始是早上起床时,觉得身体像铅块一样重,后来那种感觉逐渐转变成倦怠感。
5、身体状况:食欲不振、睡眠品质低落、颈肩僵硬酸痛、食不下咽、容易掉发、忽瘦忽胖、无法从睡眠状态清醒过来、持续头痛等。一年内体重减少五公斤以上,或因此出现情绪异常波动,又或者是一周内体重减少一公斤以上,罹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也会大为提升。
6、情绪状态:心情沮丧、焦虑暴躁,心神不宁、脑中充塞负面想法、无力感、季节转换之际病奄奄、萎靡不振。许多抑郁症患者上午的情绪特别恶劣,不到下午2点以后爬不起来,一整天的肾上腺皮脂素分泌都很旺盛。命令贺尔蒙进行分泌的脑部视床下部或大脑边缘系统机能混乱。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