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说,洁癖可能是由生活经历,即出身和家庭环境而产生的癖,有些洁癖者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往往就是一个洁癖者,他们对子女的洁净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要求。姗姗小时候母亲对她十分严厉,一切与姗姗相关的东西,不论是她的身体和衣服,还是她的床与桌子,只要有一点脏和乱,马上就会遭到爱净如命的母亲的一番没完没了的训斥,并非要勒令姗姗马上收拾干净。天长日久,姗姗对脏与乱产生了一种病态的恐怖。一旦看到哪个地方有点凌乱,她马上会联想到母亲那严厉的面孔和刻薄的语言,进而产生了心理上的紧张感。于是渐渐地,她同母亲一样,不能容忍自己及其周围有那么一点点不干净的地方,哪怕那“不干净”在别人眼里并算不了什么。
其次,洁癖可能反映了一种自卑心理。有些洁癖者由于某种原因感到很自卑,因而他们很担心自己因不整洁而被人看不起。灵儿从农村考上了大学,她常常因物质生活水平没有城市同学高,见识没有城市同学那么广,以及说话没有城市同学那么纯正而感到低人一头。有一次同屋的一个城市的女同学讽刺乡下人身上有一种难闻的味,她听后就老担心自己身上会产生别人难以接受的味,所以从此以后,她老是反复地洗澡洗衣服,最后竟成了洁癖。
最后,洁癖可能是一种代偿行为。所谓代偿行为,就是人在某种心理欲望得不到满足时,通过它来获得替代满足的一种方式。竹琳找了个大老板结了婚,但婚后两人感情并不融洽。丈夫由于业务繁忙经常长期在外,常常让她一个人空守闺房。后来她又发现丈夫与别的女性还有不正当的关系,更让渴望真情挚爱的她心灰意冷。于是她整日地把时间花在反复地梳洗打扮上,一会儿照照镜子,一会儿又闻闻手,总觉得还不够洁净,于是又擦又洗 。显然,竹琳的洁癖背后隐藏着一种不能得到满足的心理欲求,她企图借外在洁净来增强自己的魅力,满足自己被爱的强烈心理需求。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